2、巴西堅果事件
美國先鋒種子公司在對大豆做品質改良時發現巴西堅果中有一種蛋白質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并將這一基因轉到大豆。但他們發現一些人對巴西堅果有過敏反應,而且引起過敏反應的正是這一蛋白。他們隨即發現,對巴西堅果過敏的人對這種轉基因大豆也過敏。這件事一度被說成是轉基因大豆引起食物過敏,顯然不準確。但從另一方面看,說明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管理能有效地防止轉基因食品成為過敏原。
3、山西、吉林老鼠死亡
《國際先驅報》在披露了這一事件后,農業部組織專家對兩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結論是沒有證據表明《國際先驅報》所描述的現象存在。當地的玉米品種先玉335也不是轉基因品種。該事件純系謠言。
4、轉基因食品影響生育
廣西醫科大學的一個課題,調查大學生的生殖健康,發現大學生們的精子活力很低,當人們在分析各種原因時,正好有報道說廣西與美國合作引進美國的玉米新品種。于是,一位“專家”突發聯想,說是引進美國的轉基因玉米造成的。于是,兩件本來毫不相干的事件便這樣聯系在一起了。
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已經澄清,引進種植的根本不是什么轉基因玉米,只是外國公司的常規品種。說食用轉基因玉米影響生育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其實,影響男性精子活力的原因有很多,如環境污染、不良生活習慣以及精神壓力較大等因素,都是造成現代人精子活力異常的“兇手”。據《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