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廈大西門的鳳凰樹仍泛著清新的綠意,然而,在管理學博士黃云凌眼里,均是一幅頹敗灰色的印記。
工作找了一年,沒有任何結果,應聘單位對簡歷評價很高,卻總是在面試后“杳無音訊”。“綜合因素考慮不錄取”“形象不佳”,對于應聘單位給出的結論,黃云凌已經從最初的憤怒,變成現在的茫然無所適從:自己簡單的教師和科研夢,怎么就這么脆弱艱辛。
研究的是社會保障 卻淪為弱勢群體
身高1.5米,背微駝,思維敏捷,謙恭有禮,這是博士黃云凌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2013年7月,黃云凌畢業于廈門大學公共管理系,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最諷刺的是,我研究的領域是社會保障,如今卻淪為弱勢群體。”黃云凌說,他很郁悶。
黃云凌說,在管理學院中,他這屆有9名博士,除了留校的,其他都找到與能力相稱的工作,而他,努力了一年,收獲的卻是深深的無力和挫敗感。
“從小爺爺就教育我要讀很多的書,然后考大學,出來教書。”黃云凌對教書育人有無限的向往,因此從博士的第二年起就往各大高校投簡歷:廣州某大學發展研究院、本省和外地的師范大學等十多家單位。
“要不就杳無音信,要不就連面試機會都沒有。”黃云凌說,在福建某師范大學他獲得了第一次試講機會,但在面試一輪后被否決。
該校謝主任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黃云凌面試時有10個評委,投票結果是:7:2:1。7票棄權,2票反對,1票贊成。7張棄權票是什么意思?謝主任解釋為:綜合因素考慮,不予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