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因素是什么意思?”黃云凌開始明白自己身體殘疾可能成為求職的主要障礙。黃云凌說,他先天身體殘疾,醫學上叫做左脊柱側彎(駝背)。但身體狀況并未對他的學習生活造成明顯影響。
黃云凌說:“我行動自如,經常鍛煉身體,每天晚上會去操場跑步,并能夠在30分鐘左右完成5公里。因此,一直以來,無論是科研,還是健康方面,我都覺得自己比較不錯。然而,事實是,我失業了。”
第二輪投遞,黃云凌改變了策略,在簡歷上先隱瞞身體狀態,并調整方向為:二三流院校、民辦院校、西部院校、科研崗位等。
“起初收到很多面試電話,但總是敗在最后一關上。”黃云凌說,一次,他跟同學一起面試貴州某財經大學,結果只談了十分鐘,同學被錄取,自己落榜了,而他與該崗位要求的專業更加對口。
二三流院校敷衍,民辦院校直接拒絕……投了無數簡歷,收獲的都是失敗,汕頭一大學校長回信稱:只要是人才,我們都不會歧視,但組織運作超越個人意愿,上學期有兩位殘疾同學來應聘,最后都沒被批準,只能如實告知你。
同學們在微博上計劃著新生活,而自己還在原地踏步,這讓黃云凌很心焦。路費、伙食費、著裝費……不斷增多的花銷讓他難以承受。
黃云凌的導師,廈大徐延輝教授表示,小黃能夠獨立申請以及撰寫科研論文,平時也從事過本科生的教學,對于教學工作還是能夠勝任的。
“一般來說,博士只要發表兩篇論文即可畢業,博士在讀期間,他發表了五篇論文,在《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庫(CSSCI)上均可查詢到,還有一篇發表在北大核心刊物上,科研能力還是可以的。”徐延輝說。
質疑教師體檢標準 擺地攤尋求關注
黃云凌覺得,在求職過程中,他遭遇了歧視,而這些與各大高校以及科研機構的體檢標準相關。
“我查了教育部門的教師體檢標準。首先,教育部網站上,明確規定教師候選人必須出具縣級以上醫院的體檢證明。”黃云凌說,各省教育廳都有自己的教師體檢標準,涉及四肢、體型、五官等,其中大部分省規定:身體畸形,如明顯雞胸、駝背、脊柱側彎外曲超過4厘米者不予錄取。
“但我這樣的身體殘疾不會影響教學效率吧。”黃云凌認為,才學和品德才是考量教師的基本標準,而貧富貴賤、年齡以及其他因素,包括身體外形,不應該與教師資格掛鉤。
黃云凌說,國外殘疾人只要不是有傳染病和性侵行為等嚴重情況者,都不會被排除在教師隊伍外。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22日,黃云凌在福州鬧市區開始了練攤生涯,賣的是掛鏈手鐲,一旁擺著他的博士學位和學歷證書,結果兩小時不到就被城管勸離。
“我不為謀生,只想引起關注。”黃云凌說,練攤效果明顯,經過當地媒體報道,第二天即有20多家企業找上門來。
記者看到,這些企業均為私人企業,行業包括教育培訓、美容整形、醫療器械、食品等,提供的崗位多為文員、后勤、策劃、培訓師等,月薪起薪多在2000元——3000元之間。從事壽山石雕刻的黃女士甚至稱能免費提供石雕培訓。
“感謝好心人的幫助,但暫時不會考慮。”黃云凌說,他還是很喜歡教書和做科研,況且企業都是以贏利為第一目標,在其中,他無法發揮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