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19時30分,西昌衛星發射場。群山環抱中,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靜靜地佇立在二號發射塔架旁。
它托舉著的就是萬眾矚目的主角——嫦娥三號。
6個小時后,承載著中國探月新夢想的嫦娥三號就將懷抱“玉兔”從這里啟程,奔向38萬公里之外的“月宮”。
低溫燃料加注:火箭發射倒計時
發射場區,幾名身穿藍色靜電服、手戴棉質手套的工作人員在二號塔架開始為第三級火箭添加“動力”——液氫和液氧。
“這標志著火箭發射已進入倒計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孫保衛說,“一旦開始加注低溫推進劑,發射就進入不可逆狀態。”
火箭上端,霧氣繚繞。盡管燃料貯箱進行了嚴格的保溫設計,火箭周圍的空氣還是迅速地被冷凝成水汽。為了防止結冰,要不停地用氮氣吹除,直至發射前的最后幾秒。
發射塔架500米外燃燒池內,大火熊熊燃燒——
“液氫液氧是易燃、易爆的氣體。米粒大的石子從一米的高處自由下落所產生的能量,就能把液氫引爆。因此加注時需要一邊加注一邊泄壓。”加注手陳復忠說,從加注開始,要有兩條專用管路不停地把汽化的燃料導入燃燒池,直到加注結束。
今年43歲的陳復忠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加注手。20年來,經他手加注的2000多立方米推進劑,沒有出現一次人為操作失誤和重大責任事故。“只要嚴格按照工作規程操作,就可以做到萬無一失。”他說。
2日1時26分,低溫燃料加注完畢。場區內,其他崗位人員已開始撤離。剛剛加注完畢的陳復忠將最后階段的收尾工作重新檢查一遍,之后迅速轉入地下掩體。
點火:“零窗口”發射
隨著發射時刻的臨近,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各崗位工作人員更加忙碌——
遠控樓內,電測、遙測、外測等系統技術人員,對火箭進行最后的測試檢查;指控中心大廳內,不同操作臺前調度口令聲此起彼伏;瞄準間里,科研人員正用瞄準儀密切監測火箭的姿態;發射場區草坪不遠處,消防車、安全保障組隨時待命。
“一分鐘準備!”2日1時29分,零號指揮員鄢利清洪亮的聲音,在靜謐的山谷間驟然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