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目光頓時聚向2號塔架。發射場區內,來自數十家中外媒體的記者紛紛把“長槍短炮”對準了即將起程的嫦娥三號。
“5、4、3、2、1,點火!”1時30分,鄢利清發出鏗鏘有力的口令,發射控制臺操作手白春波迅速按下了紅色點火按鈕。
“火箭完全按照‘零窗口’準時發射。”發射場系統副指揮長趙民看著指控大廳屏幕顯示的發射時間說,這不僅可以保證嫦娥三號精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而且還節省了燃料,為探測器的后續工作提供動力。
捆綁著4枚助推器的火箭噴出一股橘紅色烈焰,長征三號乙火箭拔地而起。巨大的火焰將導流槽內數百噸水瞬時化為氣體。
一聲仿佛空氣被撕碎的聲音瞬間爆發,轟鳴聲向四周群山壓來,站在千米之外的許多人不由自主地捂上了耳朵。
在這次任務中,嫦娥三號要求一次進入地月轉移軌道,而且嫦娥三號的重量比嫦娥二號增加了1000多公斤,因此選用了長征三號乙改進型火箭。“它是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軌道運載火箭,運載能力達到5000多公斤。”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杰說。
10多秒后,向著東南方向飛行的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消失在茫茫夜幕中。
器箭分離:嫦娥三號精確入軌
火箭騰空而起的那一刻,整個探月工程的上萬名參試人員和數萬臺套設備一齊啟動。
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青島、廈門、喀什等地測控站,以及遠望號海上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對火箭實時跟蹤。
“火箭飛行正常”“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清脆響亮的聲音在這個被稱為“菠蘿溝”的山谷中回蕩。
發射場指控中心大廳的巨大屏幕上,各類數據、圖表隨著火箭的飛行軌跡頻頻變化,三維環境下的全程數據實時仿真系統以三維動畫,真實、直觀地顯示著火箭的飛行狀態。
今年以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先后建成了遠距離測發指揮監控系統、測控指揮監視可視化系統,完成了包括測控設備更新換代等在內的上百項技術改進,進一步提高了發射場的可靠性。
火箭一二級分離、火箭二三級分離,三級發動機一次關機、三級發動機二次點火、三級發動機二次關機,器箭組合體始終保持正常飛行姿態。這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以來的第83次發射,也是全世界第130次月球探測活動。
2日1時48分許,器箭分離。指控大廳里,此前一直緊繃著神經的工作人員,臉上露出了輕松的笑容。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傳來數據顯示,衛星在太平洋上空正高速進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
按照科學家設計的奔月路,嫦娥三號接下來將經過主減速段、快速調整段、接近段、懸停段、避障段、緩速下降段等6個階段的減速,實現從月距面15公里的高度下降至月球表面。
2日2時18分許,太陽翼展開。對于在軌運行的嫦娥三號來說,太陽是其電能的主要來源。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振中宣布:嫦娥三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時,嫦娥三號衛星在浩淼太空中快速飛行。月宮,正期待著這位中國訪客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