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正懷抱“玉兔”奔向月宮,即將與這顆神秘的地球衛星親密接觸。“玉兔號”作為中國首輛月球車,也蘊含著很多有待揭開的秘密。
“玉兔號”月球車是什么樣的?
月球車,學名“月面巡視探測器”,是一種能夠在月球表面行駛并完成月球探測、考察、收集和分析樣品等復雜任務的專用車輛。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11月26日宣布,我國首輛月球車——“嫦娥三號”巡視器全球征名活動結束,月球車命名“玉兔號”。“玉兔號”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又反映了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宗旨。傳說中,當年嫦娥懷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純潔、敏捷的形象與月球車的構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11月4日,“玉兔號”月球車原理樣機亮相上海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整整10年時間,一大批科研人員完成了這輛能夠耐受月表真空、強輻射和高溫差等極端環境的月球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玉兔號”實現了全部“中國制造”,國產率達到100%。
“玉兔號”月球車重約140千克,呈長方形盒狀,長1.5米,寬1米,高1.1米,周身金光閃閃,有6個輪子,由移動、導航控制、電源、熱控、結構與機構、綜合電子、測控數傳、有效載荷8個分系統組成,業內人士形象地稱之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月球車副主任設計師魏然用4句話形容它:肩插“太陽翼”,腳踩“風火輪”,身披“黃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號”以太陽能為能源,具備20度爬坡、20厘米越障能力,并配備有全景相機、紅外成像光譜儀、測月雷達、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等科學探測儀器。
中外月球車有何不同?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介紹說,迄今為止,世界上發射并成功運行的月球車有5輛,其中2輛是無人探測月球車,是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發射的“月球車”1號和2號;3輛是有人駕駛的月球車,分別由美國“阿波羅”15號、16號、17號登月時攜帶。
中國的“玉兔號”月球車是無人駕駛月球車,與蘇聯的月球車相比是“小個子”,“小而精,能完成任務就行了,也節約成本。”龐之浩說。
龐之浩指出,無人月球車難度更大,因為上面有很多儀器,要保證在無人的狀態下行駛,儀器能正常工作;有人駕駛的月球車主要作為一個交通工具,擴大航天員在月球上的活動范圍,上面基本沒有什么儀器,由航天員駕駛起來也相對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