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同行搞價格操控
對顧客搞“饑餓營銷”
李某文化程度不高,但很有生意頭腦,余警官對她的評價是:好強、能干,是個聰明人。
因為店鋪經營得好,李某在圈子里小有名氣,不少廠商找上門來,希望能給她供貨。李某與供貨商做交易,有個“硬性規定”:保證自家店鋪的終端零售價為全網最低。這就意味著,如果供貨商要向其他網店提供同款商品,協議價格必須開得更高。
此外,李某還很關注做同類經營的商戶,經常和他們聯系,商討售價,意圖組建“攻守同盟”。她曾對某同行說過:“不能把這個市場做爛了。”
對于顧客,李某也很有一套。她深諳消費者的心理,擅長運用各類營銷手段。
淘寶網店里售賣的商品,都有“寶貝詳情”一欄,賣家可以在此進行圖文編輯,進一步展現貨品特性。李某在編輯“寶貝詳情”時,除了推銷自家貨物,還會配上同款貨物的“專柜價”和“代購價”截圖,三者對比,一目了然。
某款Miu Miu的涼鞋,專柜售價8000元,代購7000元左右,而李某網店里只賣2000元,幾天內就售出上千雙。許多買家留言說“款式、用料完全一樣”。
有時候,李某喜歡擺擺噱頭,即便庫存充足,也要拖上一兩周才發貨,聲稱外商催得急,手頭的貨不夠賣了。這種“饑餓營銷”效果蠻好,顧客對貨物品牌的真實性更加深信不疑,部分“爆款”、“限量款”甚至會出現搶購風潮。
稱“香奈兒”為“小香家”,稱“LV”為“驢牌”
她以為自己已經規避法律風險
李某在四季青一帶租有上千平方米的廠房,作為“工作室”使用。工作室包括多個部分,制圖室、攝影棚、分揀倉庫等一應俱全。
由于事務繁瑣,李某還雇了10位“小工”,分別負責網站編輯、客服應答和制單發貨。
在具體工作中,李某很注意“規避”法律風險,手下的員工上崗前,她都要特別交待一番——制圖人員為貨物編輯配圖和文字說明時,不許標明品牌全稱:“香奈兒”改為“小香家”,“LV”改為“驢牌”,“普拉達”改為“PDA”……圖片中凡是出現品牌標識的地方,都要打上大半塊馬賽克;客服人員與顧客交談時,涉及商品品牌的問題一律回避,只能說所有貨物都是“外貿原單”;發貨人員包裝貨物時,要先把商標剪掉,且包裝盒中不帶發票。
余警官說,李某心思縝密,但對法律條文一知半解,這些自作聰明的行為不但沒有規避法律風險,反而證明她存在主觀故意,屬于知法犯法。
李某一頭長發,皮膚蠻白,長相清秀。辦案民警上門抓捕時,她穿著一身自家店鋪的“假名牌”。
問訊過程中,李某表現得很無辜,她反復強調自己“賣的是理念和品牌”,認定自己的行為沒有觸犯法律。
余警官說,李某的案子因涉嫌金額特別巨大,是公安部統一協調,省市區三級經偵部門聯手淘寶網偵辦的。李某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及“假冒注冊商標”兩項罪名,目前已被逮捕,她“工作室”里剩余的貨物也被查封。
警方提醒: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在網絡營銷中,賣家應知法守法,不要自作聰明、掩耳盜鈴;買家也應擦亮眼睛,仔細鑒別,特別是面對低價商品時,要理智選購,避免上當。
真正的奢侈品品牌對面料、配件數量都有嚴格控制,不存在所謂的“外貿原單”、“尾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