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重點學校“超級大班”仍打破頭
“超級大班”給學校和老師帶來不少煩惱,作業批改量、課時量大量增加。據了解,一節40分鐘的課,“超級大班”很難有一半以上學生被老師提問。因為學生多,老師工作量大,很難顧及個別學生的學習需求。更重要的是,小學生頑皮不懂事,老師要時刻盯著,以防發生安全問題,精神壓力也大大加重。
實行小班制后,這些問題往往能得到有效改善。沙面小學作為廣州荔灣區的首個實驗點,早在1998年便在一、二年級實行小班制。家長們表示,小班制是能提高教育效益的方法。人數少了,一堂課下來,全班同學均能被老師提問一至兩次,師生交流溝通的頻率增加,學生參與的機會增多,在大班是很難實現的。
但是,在廣州家長陳女士看來,雖然孩子上小班有更多發言的機會,老師對每個孩子的關照也會相應更多,但目前越是好學校,班額就越大,能推行小班制的學校還是太少。“我寧可讀名校的大班,也不去讀普通學校的小班。因為名校師資還是要好很多,學習氛圍也要強很多。目前來說,一個班50多人,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的。”
熊先生是武漢市一所重點中學的老師,也是一名三年級學生的家長。他說,他任職的高中,普通班只有50名學生,重點班的人數相對要多一些,基本上在60名左右。“不斷有遞條子的,學校只好不斷塞學生,為了進重點學校打破頭。至于班里多少人,家長并不特別在乎。”
熊先生說:“多數家長還是覺得學校的名氣是教學質量的保證,而對于班級人數并不是特別敏感。其實,這里邊存在認識上的一定誤區。小班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有利于更好地挖掘學生潛力。在發達國家,通常都是提倡小班授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