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時明白用時模糊 停車費去哪兒了?
引起巨大爭議的,還包括每年收取的巨額停車費收入去向不明。不少市民反映,政府應該首先交代家底,再考慮是否應該漲價以及漲多少的問題。
面對質疑,廣州市財政局公布,每年停車場收費上繳市區兩級財政的數額約為2800萬元,但還是難以說交代清楚停車費收入去向。
但不少市民質疑:類似停車費、社會撫養費、交通罰款、機場建設費等,征收時理由多多,到了信息公開又遮遮掩掩,再要征收社會擁堵費,如何讓人信服?
韓志鵬表示,停車費去向也是此次市民非常關注的問題,雖然政府公布了一些數據。但問題是沒有真正的獨立核算。按照目前收支辦法,停車費收入放在一個大盤子里,而支出并沒有單獨列出,因而無法得知實際去向。
“建議把停車費收支進行獨立核算,并進行審計,讓專家和市民進行監督,這筆錢還應該專門用于反哺改善交通?!表n志鵬說。
曹志偉建議,路邊占道停車場等收費應統一納入財政預算收入,并且每年報市人大審核,停車場收入只能用于改善交通設施和作為政府財政投入新建公共室內停車場,逐步用新建永久的公共室內停車場替代臨時的占道路邊停車場。
不僅停車收費應當陽光化,接受市民監督,政府主導漲價的老辦法是不是也該改改了?業內人士表示,廣州此次停車費漲價,處處可見政府這只“看不見的手”,雖然方案聲稱用市場化的“價格杠桿作用”引導停車,但對于商業停車場和住宅小區停車場的進行政府指導定價并不符合“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改革精神。(“中國網事”記者武衛紅 劉宏宇 烏夢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