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王乃玲
北京中暉月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李建中指出,要想管理好情緒,最重要的是養成一種自我覺察的習慣。我們平時要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是好還是不好,但很多人其實是不自知的。如果平時經常提醒一下自己,進行自我覺察和自我評價,就能很好地控制情緒。
為搶公交座位相互謾罵、為停車糾紛大打出手、遇事不弄清事實就群情激奮……當下,我們的社會似乎越來越情緒化,冷靜平和的心態日漸稀缺。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手機騰訊網,對84740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93.4%的受訪者認為如今的人情緒化問題嚴重,其中85.1%的人認為“非常嚴重”。87.5%的受訪者坦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情緒化的表現。
受訪者中,90后占25.8%,80后占37.6%,70后占18.7%。
87.5%的人坦言日常生活中自己就有情緒化表現
“剛換了工作,又得重新租房子。孩子都快出生了還居無定所,你說我能不著急上火嗎?”來自江西的周驍,大學畢業后開始了北漂生活。如今,房子、孩子成了他心中的兩塊大石,壓得他快喘不過氣來。
周驍坦言,自己平時工作時,對老板和同事都是笑臉相迎,在公共場所與陌生人有摩擦,也盡量抑制怒氣,但面對比較親近的人時反而難以控制情緒。“我也知道這樣做不對,但情緒總是說來就來。有時接到父母電話,都會覺得莫名的煩躁。”
在廣州某公司上班的汪圓,正為前幾天自己的沖動懊悔。幾天前,汪圓帶著母親去醫院看病,“排隊掛號等了快3個小時,醫生只看了3分鐘就把我們打發了出來,還說要做全身檢查。”汪圓當場就和醫生起了爭執,后來在院方工作人員的勸解下才作罷。
“冷靜下來后,覺得當時太沖動了,醫生說的也有道理,檢查細致一點總歸放心些。”汪圓表示,自己平時不是一個沖動的人,那天也不知道怎么了。“可能是總在網上看到不良醫院和醫生的報道,受了感染,遇到一點小事心里就來氣。
調查中,87.5%的受訪者坦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情緒化的表現,其中52.9%的人表示“經常有”。僅3.9%的受訪者表示“從來沒有”。
至于情緒化的具體表現,第一是“容易被他人不良情緒感染”(28.8%),第二是“喜歡抱怨”(26.0%),第三是“容易與人起爭執”(19.8%)。其他還有:“看問題容易極端”、“有時會大打出手”、“喜歡給別人貼標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