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數月,號稱“快人一步”的4G卻因信號覆蓋不足,引起一些消費者不滿,有用戶甚至因此退掉了4G服務。用戶認為,4G推廣,不能讓廣告跑得比覆蓋快。專家表示,4G建設固然需要時間,但對用戶來說,盡快提供完善的通信服務比業務推廣更重要。
4G還不如3G?覆蓋差遭遇用戶“退機”
一個半月前,在北京經營電子電器設備的賀先生辦理了中國移動4G合約機套餐。從最初的充滿期待,到近日無奈退掉4G服務,賀先生在過去的一個半月中,對4G的熱情急轉直下。
賀先生介紹,當時之所以放棄使用多年的“全球通”套餐,就是想嘗試下4G帶來的高速網絡體驗,隨時隨地收發郵件、處理公務。
但事實卻讓賀先生感到有點無奈。“我在辦公室、人多的商場、地下室都沒有4G信號,就連開車時候信號也是斷斷續續的。”賀先生說,信號覆蓋差讓他的4G手機幾乎成為擺設。
賀先生的辦公室在北京市北四環與北五環之間,辦理4G時,他被告知這個區域是在覆蓋范圍之內的,但他在辦公室卻持續搜索不到4G信號。
同樣,當搭乘高鐵前往南京時,賀先生發現,高鐵上3G信號穩定許多,而4G信號“基本癱瘓”。“最想用4G的地方用不了,還不如用3G呢!”
針對覆蓋情況,賀先生與10086多次交涉。雖有工作人員來查看情況,但最終依舊信號全無。無奈之下,他選擇了退掉4G。他說,本以為4G會如宣傳的一樣,尤其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體驗會很好,但顯然現實還不及預期。
網絡上,類似情況不在少數。有用戶反映,“從買來,就沒見過LTE信號”;也有用戶吐槽,“每天看著信號從4G,跳到3G,再到2G,直到手機電力快速被耗光。”北京4G手機用戶陳碩說:“4G覆蓋的節奏,簡直就是廣告跑得比覆蓋還快!”
4G網絡全覆蓋有多難?
4G網絡為何會在部分地區無信號、時斷時續?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內的官員和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主要是由于4G基站建設要滿足大規模商用需求還有一個過程,這是正常的,在2G、3G網絡架設的初期,類似的問題也曾出現。
“從各國經驗來看,4G網絡建設大概需要3年到5年時間,而我國發牌還不到一年。”通信業專家、飛象網總裁項立剛指出。在技術層面,與3G、2G基站比較,4G基站在頻段上更高,衰減更快。因此,通信企業需要以更大的密度來建站,并完善室內信號增強設備的鋪設,這往往需要一段時間。
項立剛也表示,電信運營商在建設4G基站的同時,也需要保障現有網絡的有序運營,這無疑給其帶來挑戰。例如當前中國聯通需要同時運營2G(GSM)網絡、3G(WCDMA)網絡以及新上線的4G(LTE)網絡等,這些都考驗著運營商的資金、人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