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繪:日軍斬殺清軍俘虜
1894年11月21日,日軍屠城旅順的真實場景。殘忍的獸行,令人發指。(資料圖片)
甲午戰爭,大清國慘敗,小日本大勝。奇怪的是,國際社會居然不同情敗者,反而同情勝者。
怎么會這樣?
據戰前技術統計分析,清國無論國力、軍力還是人力,都占據優勢。國際社會預判,清國是強者,贏面更大。不料,堂堂大清竟被蕞爾倭國打翻在地,輸得一塌糊涂。對此,國際社會只有兩個字:活該。
國際社會不僅同情日本,還為日本唱贊歌。英國法學泰斗胡蘭德就認為,甲午戰爭是“日本成為成熟的文明國家的標志性事件”。
這又是為什么?
原來,日本人不僅能打仗,還會演戲,贏了戰爭,也贏了輿論。當時,西方人從本國媒體上看到的是這樣的消息:北洋海軍覆滅后,日本戰地紅十字會主動為受傷清軍提供醫療服務,并釋放了所有俘虜,還允許清政府把北洋海軍司令丁汝昌的靈柩運走。日本慣會操縱輿論的卑鄙伎倆,不僅讓西方媒體看到了他們一手導演出來的所謂“文明”,還令其助紂為虐,幫助日軍將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真相掩蓋了數年……
——寫在前面
1894年11月21日,日軍攻占旅順。隨即,一場持續四天三夜、亡魂達2萬多人的大屠殺讓整個旅順城內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然而,如此足以震驚世人的虐殺并沒有讓世界為之震驚。原來,英國的中央通訊社和法國的路透社兩家世界級的新聞機構先后被日本收買,每當有不利于日本的報道刊登,他們就立刻跳出來給予反宣傳,以掩蓋日軍的罪行。路透社“及時制止”了本社記者從上海發來的揭露旅順野蠻殺害的電稿;中央通訊社更撰文稱:“除戰時正當殺傷之外,(日軍)無殺害一名中國人?!鳖愃频倪€有美國的《華盛頓郵報》,以及意大利等國的若干報刊。甚至有西方記者說,清軍虐殺在先,日軍報復在后,因為日軍攻入旅順城后,發現自己人被清軍虐殺在一棵大樟樹上……實際上,整個旅順根本就沒有樟樹。
正是因為日軍為掩蓋罪行做了如此周密的部署,即使英國《泰晤士報》在11月26日最早披露出有關“旅順大屠殺”的信息,美國《世界報》于12月12日、13日、19日、20日連續數天刊登“戰爭特派員”克里曼的長篇紀實報告,事實的真相還是被大范圍地掩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