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廣東類似,區域面積僅占中國2%略多、卻貢獻著五分之一以上經濟總量的長三角地區也紛紛調低未來五年的GDP增長目標,總體保持在年均增幅8%-10%之間。山東省也將GDP增長目標下調為9%。事實上,“轉型”較早的上海,其GDP增幅已連續三年低于10%,當地還取消了對區縣負責人的“GDP排名”考核。
其實,這些GDP指標并不“慢”,仍屬于較快增長。專家認為,當前中國國情下,經濟增長不應該也不可能太慢。這里的“慢下來”的意思是,突出了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國家發改委長三角區域規劃綜合組成員、上海社科院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鴻勝對記者表示,長三角降速發展,不是國家行政命令使然,而是傳統發展模式在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遭遇瓶頸之后作出的戰略抉擇。
“中國經濟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傳統的‘GDP’掛帥與日益深化的‘科學發展’兩種思路正在博弈。”常修澤說,廣東、長三角等地區適當淡化GDP來追求轉型,符合科學發展的思路。從另一個層面說,這也是經濟發達省份應主動承擔的任務,中國需要更多“GDP萬億俱樂部”成員為經濟轉型做出示范。
全國“兩會”將于3月初在北京開幕,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成為宏觀經濟層面的熱點議題。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常修澤說,四個“更加注重”已經清晰闡述了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方向。當然,中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省情也不盡相同,一些地方適當提高經濟發展速度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須以質量為前提。
分析人士建議,更多中西部省區在邁進“萬億俱樂部”之后,要盡快調整思路,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轉型,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著力保障民生,堅持綠色環保和改革開放,避免未來五年出現“重蹈覆轍”、“轉型成功”兩大陣營更大的落差。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