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來”,這個在高速發展的中國罕見多年的詞語,2011年全國“兩會”前夕現身中國最富裕的廣東省。廣東提出要適當降低經濟發展速度,以更好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據中國媒體報道,2010年,中國內地半數以上省區市邁入“GDP萬億俱樂部”,其中廣東以4.5萬億元人民幣領跑全國。中西部占據10個席位,首次超過東部。新成員包括陜西、內蒙古、黑龍江。
分析人士認為,在涉及中國經濟發展根本思路的問題上,廣東提出的轉變思路,受到矚目。
并不是所有省區,都像廣東這樣想。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家常修澤說,西部開發和東北振興政策作用逐步顯現,使中國東西部經濟實力的版圖發生變化,這是國民經濟整體向好的積極信號,但必須看到,一些省區的崛起與當地的資源戰略密不可分,對于它們的經濟增長應保持謹慎樂觀。
縱觀此前召開的地方“兩會”,多個省區打算未來五年實現GDP翻番,這意味著年均增長將在15%左右。在經濟發展應靠創新驅動的呼聲下,一些地區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但重點仍以投資為主,十余個千億元產業園區呼之欲出。此外,公路、鐵路、機場項目超量列入地方規劃,有評論稱,新一輪投資競賽已搶跑上路。
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目前正經歷一輪重大而深刻的“發展方式轉型”,之前的改革未能解決的“深水區”問題,期待在此輪解決。而本次轉型的核心是從物本到人本的轉變,體現在宏觀經濟領域就是從“GDP掛帥”到“科學發展”的轉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上個月發表題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講話稱,“按照科學發展要求,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速度,能搞多快搞多快,而傳統模式下的速度我們絕不能再追求”,“從長遠看,暫時的‘稍慢’是為了將來的‘更好’和‘更快’”。預計“十二五”期間,廣東全省GDP年均增長在8%以上,低于“十一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