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長沙市登仁橋社區,就有這樣一個基層自治組織——龍珠英人民調解工作室。
登仁橋社區91歲高齡的梁大爺,由于身體需要人照料,而三位子女對怎樣承擔扶養老人的義務有分歧。得知情況后,調解員龍珠英立即約談老人子女,成功化解了這起家庭糾紛。“以前,鄰里之間發生矛盾糾紛,當事人往往會找到街道辦、政府。現在我們在社區就可以解決了。”68歲的龍珠英,退休后一直義務為社區居民提供調解服務。她的行為感染了身邊很多人,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社區志愿者已加入其中。“矛盾糾紛由工作室調解,我信得過!”梁大爺說。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服務和公益事業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
這是對過往實踐的總結,更是對未來建設的導航。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基層自治在神州大地盡情綻放。
2012年年底的一天,天津市河北區鴻順里街二五四社區的退休黨員白寶明吃了午飯就趕到街道辦。“這個月的低保聯席審批會議又要開了,我得早點到。”白寶明說,群眾關心的事,就得擺在臺面上讓大家議。不只低保審批,臨時救助、大病救助等凡是涉及民政部門審批的救助事項,都需要經過低保聯席審批會議通過。
“基層民主,早已在百姓心中深深地扎根。”在社區居委會主任王秀玲看來,“現在,百姓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越來越高,能力也越來越強。群眾的事,就得由群眾做主。”
法治中國:按照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辦事
一個國家的法治水平,是民主的重要體現,也是民主的重要保障。
2013年2月1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公布《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
“開門立法”,將群眾意愿上升為國家意志,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內在要求。自2008年以來,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所有的行政法規草案都通過“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予以公布。此次公開征求意見只是一個“規定動作”。
“良法在于行,尤其需要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辦事。”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說,行政決策是否具備民主科學機制、行政執法是否有效保護相對人權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是否便捷高效,取決于領導干部是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辦事。
如今,“是否合法”、“有沒有依據”,已經成為許多領導干部的口頭禪,一個個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正在建成——
廣東省廣州市完善重大決策程序規范,規定凡是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項目,必須保障群眾知情、參與、表達、監督;
浙江省杭州市公安機關打造執法標準操作程序制度體系,實現執法標準統一、流程控制嚴密、執法細節準確;
西藏自治區林芝縣在“林芝魯朗國際旅游小鎮”項目建設中,嚴格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基本實現“依法征收、陽光補償、溫馨安置、和諧拆遷”。
……
民主前行,法治相隨。民主法治已成當今中國的時代潮流,勢不可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我們在新起點上又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