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現場撲救人員
下面全是火
(底下還藏著火是不是)
嗯對,基本(大慶消防)每一個中隊全來了。
解說:雖然當地投入了數百名消防官兵和數十輛消防車全力撲火,但歷經了近15個小時大火仍在持續,現場消防人員介紹,大風以及水源較遠等因素一度阻礙了撲救工作。
【同期】
記者:最大的難度是不是由于風比較大
現場撲救人員:主要是水源
記者:水源供給比較遠是嗎?
現場撲救人員:對對。
解說:經過27個小時的全力撲救,明火才被基本撲滅。經過統計:本次火災中過火糧食共計4.7萬噸,直接損失近億元。如果按照每人每天一公斤糧食來計算,足夠十二萬人吃一年。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是2008年正式晉升為國家級儲備糧庫,總儲糧量為14萬噸,目前存儲的糧食以水稻和玉米為主。
【同期】林甸直屬庫副主任羅洪全
因為當時建的時候庫存沒有現在庫存大,就這么一個情況,當時建的時候是三五多噸。
記者:那么為什么存在這么大的消防隱患沒有及時上報呢。
因為這個很多囤都是我們剛剛做完的,因為近期非常忙,收購非常忙,每天做一至兩個囤主要精力用于收購,準備下一步采取相應的措施。
解說:據了解,中儲糧林甸直屬庫固定倉容量只有7.6萬噸,火災發生時這個庫實際存放了15萬噸糧食。由于擴容,收購上來的糧食只能露天存放在用草圍成的臨時糧倉中。根據當天中央氣象臺的網站,糧庫所在地黑龍江大慶市5月31號的天氣晴朗,最高溫達近34度。數百個草制的糧囤集中堆放,再加上高溫干燥的天氣,極易造成火燒聯營的慘劇。
【同期】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副主任羅洪權
羅洪權:這也許是一種意外吧,昨天風太大了,風太大了昨天。
解說:從林甸直屬庫平面圖上可以看到,整個國家級儲備糧庫,只有一個消防水池和一個給消防車加水的設備。而火勢最大的糧囤群周圍,竟然連一處有效的消防設施都沒有。通過詢問大量現場目擊證人以及勘査火災現場,在排除縱火的可能后,火災事故調查組首先確定起火部位在12號堆垛南側。
【同期】大慶消防支隊火災事故調查科副科長崔海川
有證人證實當時在這個附近有人員在作業活動,在上面作業的人,發現這個位置操作這臺旋轉式傳送帶的身后,也就是這個位置最先起的火。同時我們對這臺機器進行勘查,發現在配重箱的位置發現了機器配電箱同時還有一根導線,我們已經對相關的物證進行提取。
解說:6月2號,消防火災調查技術人員將這臺傳送機的配電箱,送至公安部消防局沈陽火災物證鑒定中心,經過進一步技術鑒定,最終查明,事故是由于穿過金屬配電箱的導線與配電箱箱體摩擦,致使導線絕緣皮破損漏電,短路打火。火災并非網上所傳的作業人員違規吸煙造成,目前,事故中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的九名犯罪嫌疑人,己被移送至當地公安機關依法處理。這次火災的經濟損失情況仍在進一步核實當中。“5.31事故調查組”已經將這起火災定性為安全生產事故。
記者:一個配電箱出火的狀況,會連續燒毀78個那么大的儲糧屯嗎?
黃毅:當然,具體的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之中,因為這起事故不是由我們直接進行調查處理的,但是我們也要對這起事故進行掛牌督辦,一定要把事故的原因查清楚,把事故的責任查清楚,然后依法依規對責任者進行嚴肅地處理。
記者:對于這樣一個事故來講,人們會推測國家那么多的儲糧的地方,會不會也會相似的存在類似的問題?
黃毅:我們國家作為產糧大國,13億人口吃的問題是個大事,所以說對糧食儲備應該采取更加嚴格、有效的措施,來防止有關糧倉著火,或者糧倉其它的一些受損方面事故的發生。所以,我們也會督促事故調查組,認真總結、吸取這次事故的教訓,同時,也要求所有的儲糧單位,怎么以此為戒,確保相類型的儲糧企業、直屬糧庫都應該萬無一失。
片花:
本臺記者口播加電話采訪
主持人:6月2日下午2點30分左右,大連中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的油渣罐發生爆炸事故,造成至少2人失蹤,2人重傷。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來看本臺記者季熠非2號晚間從現場發回的報道。
【同期】現場油煙味刺鼻,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