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獻體系仍需完善
2010年器官捐獻啟動,至今剛走過4年,去年才批復設立的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正式運作只有半年時間。
在機構方面,目前只有天津市設立了省級管理中心,絕大多數未設立獨立的管理機構,辦公經費難以籌集;在法律方面,可依據的法律只有2007年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其中對紅會開展這項管理工作,只提出了“依法參與器官捐獻宣傳等工作”。對器官捐獻的獲取、分配與共享等工作,沒有更多的法規來支持。
由于供與需的懸殊過大,每年器官衰竭的病例在30萬左右,而只有不到1萬人獲得器官移植。同時涉及人的生命以及道德倫理問題,使這項公益性的工作不僅專業而復雜,難以一蹴而就。
高新譜介紹,紅會及管理中心將對器官捐獻體系進行完善。具體包括幾項內容:今年年底前爭取所有省份開展器官捐獻工作;推動《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的修訂工作,進一步對紅十字會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進行明確和細化,同時積極推動將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納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實現器官捐獻信息全國聯網等。
目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已經按照有關程序完成了信息化研發的招標工作。今年力爭在研究借鑒國外成功模式的基礎上,將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者登記管理系統研發成功并上線。
該信息系統的主要作用是:一要為公眾報名登記提供便捷方式,對報名登記信息進行科學管理;二要為協調員開展捐獻工作提供幫助,實現對捐獻見證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三要與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實現對接,解答器官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四是通過對數據的科學統計分析為下一步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也為公眾了解器官捐獻信息提供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