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目前仍有1.8萬個行政審批事項
日前,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院長楊晶在“省部級領導干部轉型升級研討班”開班講話中指出,目前中央層面仍有1500多個行政審批事項,地方政府層面還有1.7萬個。下一步,還應繼續探索轉變職能的有效做法,進一步向市場放權,為企業松綁,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搞活微觀經濟基礎,增強市場主體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動力和活力。
在此次研討班中,省部級干部學員在分析當前面臨的難題時,無一例外聚焦到政府與市場關系上。
這些站在一線實踐最前沿的省部級學員普遍認為,轉型升級面臨的最大困境,“根子還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沒有處理好,政府之手總是在進退反復中難以拿捏合適的度。”“經濟轉型升級很困難,原因在于政府跟市場的關系還是不清楚,表現為經濟運行中行政對經濟的干預過多,行政手段當前是強化了,而不是弱化了。一些本來由市場和企業承擔的職能卻由政府主動地來承擔了。”
一方面,從市場方面看,當前市場活力不足,行政對市場的干預過多。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作用未能真正發揮,企業過多依賴政府的扶持,過多依賴政策的優惠。
研討班學員認為,表現為政府對市場經濟的主體沒有一視同仁,“比如說優惠政策重國企輕民企,重外資輕內資,多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諸多優惠政策,對民營的偏少。”更為關鍵的是,政府過多干預土地、價格、資金等要素,影響了市場的信號。
另一方面,從政府方面來說,仍然是審批的事項多、環節多,控制市場的權力太大。
有學員指出,“政府的審批是必不可少的,但政府審批存在著既得利益和尋租的空間,使得行政體制的改革舉步維艱,這使得這些行政審批偏離了軌道。”
與此相關的,則是政府對調控經濟的能力過于自信。一位學員介紹說,“比如說對產能的過少過多,總相信政府自己可以駕馭,但往往適得其反,市場上鋼鐵、水泥、玻璃過剩的問題就是調控的結果,說不定幾年過去,今天的調控又是幾年之后的過剩。”
背景
35位省部級官員封閉式研討“轉型升級”
日前,在國家行政學院舉辦的“省部級領導干部轉型升級研討班”迎來了35位來自中央部委和地方的學員。圍繞著轉型升級的“碰撞”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議題直擊要害。地方與部門高層官員進行一周全封閉式研討。在具體談論中,35位學員分成了三個小組,交鋒不留情面,多位學員在課后都坦言“過癮”、“收獲很大”。
國家行政學院教務長、進修部主任陸林祥介紹,中央舉辦此次培訓班的目的,核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部署,把握經濟轉型升級的內涵和目標,研討如何解決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難題,探索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提升國際競爭力、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的有效途徑。據《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