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抓住黨的領導與協商民主的關系,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三中全會決定把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強調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要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拓寬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的協商渠道;深入開展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完善人民政協制度體系,規范協商內容、協商程序,拓展協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躍有序地組織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增加協商密度,提高協商成效。
第八,抓住依法治國與社會公平正義的關系,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司法改革是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之一。重大措施包括: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區矯正制度。
第九,抓住反腐敗體制機制和權力制約監督機制的關系,對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進行了重點部署。要加強和改進對主要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要加強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統一領導,明確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健全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和完善各級反腐敗協調小組職能,規定查辦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體現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規定線索處置和案件查辦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必須向上級紀委報告;全面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做到對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全覆蓋。
第十,抓住經濟強國與文化強國的關系,對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作出重大部署。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流動。繼續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對按規定轉制的重要國有傳媒企業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還要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允許參與對外出版、網絡出版,允許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制作機構、文藝院團改制經營。支持各種形式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積極吸收借鑒國外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引進有利于我國文化發展的人才、技術、經營管理經驗。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第十一,抓住滿足人民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等需求與解決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問題的關系,就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提出新舉措。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第十二,抓住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提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包括: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
第十三,抓住經濟社會發展與保護資源生態的關系,提出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宏偉藍圖需要體制機制的強有力保障。這方面,全會作出兩項重要決定。一是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二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方向已明確,藍圖已繪就。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在引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揚帆遠航。
(李捷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
實習編輯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