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轉折”再現 民間輿論圈有望回歸理性
在本期的輿情榜單上,顛覆性的“神轉折”事件再現。
12月3日,某網站曝出一組名為“外國小伙街頭扶摔倒女子反被訛”的照片,圖中“摔倒”的中國大媽表情扭曲,與外國小伙撕扯在一起。該組圖片的文字說明描述:“摔倒”的婦女拉住外國小伙不讓走,小伙急哭,衣服被扯破。醫院鑒定該婦女并未受傷,但小伙最終賠償了1800元等細節。該組圖片在網絡上迅速引發廣泛關注。
但隨后警方證實,該外籍男子無駕駛證,所駕駛摩托車無牌照,在人行橫道內將中年女子撞倒。最終,除交通肇事外,當事外籍男子還涉多項違法行為受到處罰。
本事件中,網民“不問事實,先亮觀點”的立場先行習慣,讓不少人都陷入了“小紅帽原來是大灰狼”式的尷尬。此類“神轉折”早已不是一次,10月陳永洲的“先揚后抑”便是前例。在多起“神轉折”后,人們再次陷入了迷茫。迷茫之后便是冷靜的反思,立場先行到底對不對。
這種冷靜的反思,在輿情榜單排名第六的嫦娥登月事件中可見端倪。
12月14日晚21時10分,嫦娥三號在月面虹灣地區實現軟著陸,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后第三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月球軟著陸在提高人民自豪感之余,也有人提出了質疑:“我們國家還有人吃不上飯,很多地方很貧困,很多人沒有醫療保障,為什么我們還要去登月?
此類略帶民粹色彩的質問并不罕見,蛟龍入海、神舟上天時都有耳聞。但這次,網民群體一身飾二角,既身為立場先行的質疑者,又身為冷靜思考的解答者。
“嫦娥登月不是‘樣子工程’,它更代表著我國國防、自主機器人等領域的突破,花挖兩公里地鐵的錢干100多個國家做不到的事,這能說是浪費錢嗎?”類似于此的言論不勝枚舉,以致嫦娥軟著陸輿情滿意度高達91分。
公共利益事件成“差評區”
往期榜單,通常以惡性個案墊底。但本期榜單卻是以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結尾,全國普遍霧霾天滿意度最差,春節假期不含除夕與北京地鐵調價滿意度分列倒數第二、第五。
在霧霾與春節放假安排兩個事件中,兩個“自行決定”成為兩大熱點現象背后的重要推手。
12月,針對霧霾天氣,各地教育、勞動部門紛紛表示,用人單位與學校自行決定是否放假。這一政策雖成功地讓政府遠離了輿論風暴的中心,也隔絕了獲取民心的機會。
但隨后的事件讓官方無法再獨善其身。12月11日,假日辦公布2014年放假安排,其中除夕不放假引眾多網民吐槽。
網民楊萌501表示:除夕不放了?那法定的到底從哪天算?記得改除夕為法定節假日時的理由是,中國傳統春節,除夕是最重要的,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改的。現在的理由呢?合著討論半天,就是把除夕改了。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假日制度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向媒體介紹,經過調研發現,很多地區的企事業單位原本在農歷除夕約定俗成放假一天,而且并不安排工作,從除夕開始放假,會讓很多員工覺得浪費一天假期。
假日辦的作法又是將除夕放假權交給了用人單位“自行決定”。可以預見的是,如果用人單位決定不放除夕假,飽受非議的只會是假日辦。
公允地評價,這兩次“自行決定”,體現出我國政府機構輿論智慧在進步,也從側面說明了,政府正在改變以往大包大攬的姿態,撤回“閑不住的手”。但“自行決定”的策略不宜過多用在和國民切身利益相關的領域,否則就易在民眾間落下政府“不負責任”、“沒有擔當”的印象。
說起“不負責任”、“沒有擔當”,就不得不提排名倒數第三的“井下人”事件。
近日媒體曝光北京朝陽區井下有位穴居者王秀青,后井口被封死。11日,北京城市學院該向其提供月薪3000元至4000元的工作,并提供食宿。
本事件在曝光初始,輿論矛頭并沒有指向政府,這時,如果政府出面,以親民姿態解決王秀清的些許困難,會讓網民大感溫暖。但是政府方非但不管不問、坐失贏取民心的良機,而且還有身份不明的人封死井口。這讓當地政府給公眾留下“我清除的不是困難,而是有困難的人”的印象,這種變相的“雷言雷行”,致使事件后期網民一片責難。
在排名倒數第五的北京地鐵調價事件中,“雷言雷行”再次成為公眾發難的導火索。
北京地鐵票價之低全國聞名,北京地鐵每年的財政補貼上百億,更是被宣揚得人盡皆知。按理說,北京地鐵調價名正言順,但問題就出在“言順”上。官方提出的調價理由,有些牽強。所謂的緩解客流壓力問題,實在不是漲價就能解決的。
再加之高房價、高物價,使公眾對每一分福利斤斤計較。這就導致公眾抓住這一漏洞,大力“吐槽”,對名正言順的理由卻熟視無睹。可以說,官方的變相“雷語”,使“名正言順”成了“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