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對外透露,高考改革,將減少全國統一高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考試一年多考。另外,高校招生,主要以全國統一高考成績為基礎,同時依據學生3年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來綜合考慮,還要參考綜合素質表現。
高考改革涉及的絕不僅僅是高中教育,改革觸動的還有更多的層面,而改革的也不僅僅是高考———小學、中學,乃至大學教育,都有不少值得探索的方向。怎么改?改成什么樣?相信也是不少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所關注的問題。
取消文理分科為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
取消文理分科為創新
從1977年恢復高考后,我國高考便開始實行文理分科招生制度。今年全國兩會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談到高考改革內容時表示,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將是高考改革內容之一。為何要實施高考改革?高考文理不分科后,將給中學教學帶來哪些變化?昨日,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參與我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調研和論證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
為何要改?
當前高招面臨新問題
“不可否認,現在中國的高考還是社會公信力最強的國家考試。”鐘秉林說,為何現在要提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在他看來一個原因就是,目前的高考招生面臨一些新問題,要與時俱進就需要改革,“比如說異地高考,是過去不存在的問題,現在出來了,這是之前在設置高考招生制度時,沒考慮到的問題。”
他說,恢復高考后,當時中國的高考教育是精英化教育,高考是為了選拔精英人才、尖子人才,那時候上大學很難。隨著高考教育的發展,高考大眾化,上大學難問題得到緩解。現在各個學校開始分層、分類選拔人才,社會對高層次人才需求也開始多樣化,這樣的情況下,有必要對現有的高考制度進行改革。
“第二個原因就是,在高考實行過程中,因種種因素的干擾影響,出現了一些違背教育規律、違背教育公平的現象。”鐘秉林說,這和高考當初設計初衷是相違背的,所以要改革,確保它的正常運行。
文理不分科對學生的成長有利
鐘秉林介紹,早在幾年前,他就提出高中文理不分科,讓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完整。
“高中過早分科,對學生的成長不利。”他舉例說,比如可能會造成偏科,也不利于培養創新人才、高素質人才。
鐘秉林認為,要讓學生有創新意識,要養成高素質,除了知識結構能力培養,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訓練。學習文科,是訓練人的形象思維能力,理科則是訓練人的抽象思維能力,只有把兩種思維能力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創新。
鐘秉林表示,文理科不分科對高中階段教學肯定有影響,涉及各科的考核標準,教學水平等一系列變化,如果只是單純地對考試形式做修改,肯定會出問題。
鐘秉林建議,高考招生改革應該循序漸進,可先在部分學校或區域開展試點,建立完善的反饋機制,制定科學的改革方案,最后再進行全面推廣,“總體方案出來后,老師們按照科學的課程標準完成教學,把孩子們從‘一考定終身’、擠高考‘獨木橋’中解放出來,同時也讓所學知識和素質教育得到全面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大學校長周緒紅:
別把就業率當政績
昨日,聊起教育改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校長周緒紅的性格展露:“當一個大學的校長,不同于在一個地方當官,校長的本質工作是治校,不能把學生的就業率當做政績,而是要通過校長的治校、改革,回歸教育培養人才的核心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