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祥生出資近億元修建的汾州府文廟

汾陽煤老板六億投教育
煤改過后,山西煤老板如何轉型,一時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在呂梁汾陽市,一群煤老板組成的轉型協會,卻不約而同投向了公益事業。4月15日,汾陽職教中心在汾陽市東關村舉行了奠基儀式。這項總投資6億元的教育工程,由該市“退役”煤老板全資修建。在當天的奠基儀式上,出資方代表孔祥生表示,將盡最大努力把職教中心修建成汾陽市教育事業的樣板工程,真正做到讓老百姓滿意放心。煤老板投身見效慢的教育事業,得益于一年前成立的“汾陽市煤炭企業轉型發展聯合協會”,和汾陽市政府作出的巨大努力。為了把煤老板手中巨資留在當地,汾陽市市委書記王志強號召他們做一個有名氣的富人,并以汾陽的歷史文化名人朱之俊為例,“汾陽歷史上富人很多,但留下名聲的,唯有修文峰塔的朱之俊。”在這一號召之下,當地十幾名煤老板熱血沸騰,紛紛將錢投進了公益事業。目前,汾陽眾多煤老板已經確定資金15億元,用于投資教育、文化、旅游、食品加工等諸多產業。
15億捐給政府
在奠基儀式結束前,與會嘉賓拿起鐵鍬把土鏟進挖好的大坑。
和一些嘉賓的例行公事相比,孔祥生的動作顯得特別專注。他用力將鐵鍬插入黃土,緩緩鏟起,把黃土撒入坑里后,還要扶扶眼鏡,向坑里張望,然后再慢慢地重復。直到所有嘉賓都轉身離去后,孔祥生又鏟了兩大鍬土,才拍拍雙手,大步走開。
這個預計投資6億元的項目,由孔祥生等幾位“煤老板”共同出資修建。建成后,可容納6000余人,遠景規劃500畝。其中一期占地300畝,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預計投資4億元。
距離奠基現場千余米外,是2008年7月破土動工修建的汾州府文廟,投資者正是孔祥生,出資近億元。
據了解,汾陽現有4所中學,兩所在縣城,兩所在農村,由于年代久遠,建筑規模小,容不下多少學生就讀,致使不少學生離開汾陽去讀書。職教中心建成后,將改變汾陽人才外流的窘境。
而這只是汾陽眾多煤老板投資非煤產業的其中一部分。當地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有7名企業家投資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建設,總投資5億元;7名企業家投資興辦第四高中、第五高中、市職教中心、民辦學校等教育事業,總投資5.23億元;2名企業家投資興建汾州府文廟、汾陽王府等文化產業,總投資1.1億元;2名企業家投資改建市萬人體育場,總投資3000萬元;1名企業家投資興建汾陽廣場及地下人防工程、地下應急避難場所,總投資1.9億元;1名企業家投資五星級開元國際大酒店,總投資1.4億元;1名企業家投資綠色食品產業,總投資5000萬元。
煤老板退出產業后的這筆資金投入公益事業,與當地政府的努力有關。
針對汾陽近年來的發展情況,汾陽市委書記王志強曾指出,投資不足,是導致汾陽發展速度不快的主要原因。如何引導這筆資金,并為當地轉型發展服務,成了政府的當務之急。
孔祥生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汾陽市煤炭企業轉型發展聯合協會的發起人,與王志強座談幾次后,孔祥生與他的同伴,決定把錢留在汾陽。“造福汾陽百姓。”孔祥生說。
“我們投資的15億中,一大部分是要捐給當地政府,就不打算收回成本。”
有錢了,還要有名才叫富貴
打動孔祥生及他的朋友們,讓其心甘情愿地將15億巨資投給無回報甚至虧本的公益事業,是汾陽市委書記的一句話。
座談會上,汾陽市委書記王志強還搬出了汾陽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明末進士朱之俊,理由是他倡議集資建成汾陽地標建筑——中國第一高的古塔,在當地有著深遠的影響。
王志強的提議,在孔祥生的心里激起了強烈的共鳴。“像朱之俊一樣,做一個有名氣的富人。”是王志強對汾陽煤老板的一句忠告。同時,他還專門請這些老板們吃飯,鼓勵他們在汾陽投資,并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并承諾政府分期回購這些投資。
孔祥生投身煤礦十余年,對“煤老板”這個身份已經極為痛苦。
孔祥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自己開煤礦的日子是在害怕中度過的,“什么都怕,怕官員、怕村民、怕出安全事故、怕記者,每天就是請客吃飯送禮,應付各行各業的人。我是一個要強的人,但那會兒壓根要不起這個強啊。”
事實上,煤老板在迅速積累大量財富的同時,也承擔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錢有的是,但過的卻是富而不貴的生活,挖國家的資源飽了自己的腰包,人們恨你、看不起你。”外界對于煤老板的評價,孔祥生非常厭惡,不僅在生產生活中低人一等,甚至精神上也低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