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傲出生,讓韓家的板房充滿了笑聲。
從受災群眾變成志愿者之家,是韓家最大的改變;何昌會漸漸不再依賴藥物,做好了孕育新生命的準備:“外面的人這樣幫我們北川人,我們自己也要努力重新生活。”
我懷孕了
2009年3月21日,韓乾武接到何昌會的電話:“醫生確認我懷孕了。”47歲的羌族男兒,突兀地停下來,坐在北川漩坪鄉永吉村海拔1300米的山頭上淚流滿面。
即使一家人終于相信彬兒不在人世,何昌會也對自己重新懷孕沒有多少信心。在綿陽婦幼保健院證實懷孕之后,在醫院里輸液的再生育媽媽們都在祝賀何昌會,“那時候大家都想開了,能懷的都懷上了。”
何昌會懷孕的那段日子,一家人都在盤算著孩子的出生日期。“跟彬兒的生日很接近呢,是不是彬兒舍不得我們又投胎回來了?”雖然喜悅,但一家人都很緊張,“既擔心是高齡產婦,又擔心寶寶的健康。”
2009年11月2日,子傲出生了。盡管何昌會一家都希望這個新生命是個女兒,但何昌會看到子傲那一刻,仍舊滿臉淚水,“不管是兒子是女兒,這個家,總算又完整了。”
500萬的收入
地震前,韓乾武和成都一家公司簽了協議,采用“基地+公司+農戶”的模式,在北川大山里種植當歸、柴胡等中藥材。這種模式,即使在2008年冬天當歸爛市時,也沒讓參與其中的農戶受損。韓乾武的雙腳,幾乎走遍了北川關內的每一座大山。2009年,經他手賣出的當歸,給山里的北川人帶來了500萬的收入。
除了外界的支持,韓乾武也感謝著政府部門的理解,“如果不走老縣城,我們拉藥材要繞很多山路。我每次過老縣城要找6個部門簽字,聽說我是幫老百姓,每個部門都簽。”震后,韓乾武在關內發展的農戶越來越多,“希望老百姓收入可以再多一點,讓幫我們的人都知道,北川人除了懂得感恩,也能自己做點事情。”早報記者吳楚瞳 攝影 李國東
來源:四川在線-天府早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