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辛亥革命后裔們齊聚孫中山故里翠亨村,向記者講述了他們記憶中的那段歷史以及祖父輩的點滴故事。他們期望通過緬懷革命前輩,教育新一代青年人繼承前輩的獻身精神,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實現共和民主富強。
辛亥百年紀念的是千千萬萬的革命人
孫中山的曾侄孫、孫中山之兄孫眉的曾孫——孫必達雖然常被人稱為 “孫中山后裔”,卻從來沒有見過孫中山先生,他是在先生逝世后的第16年出生的,所以他從來不按輩分稱呼這位長輩,而是和其他人一樣尊稱其為中山先生。
他從父親口中得知,這位偉人曾叔祖是一位特別勤勞的人。那時孫中山還住在廣州的大元帥府,孫必達的父親也搬過去一同居住。每天早晨,孫必達的父親就看見中山先生早早地起來看書、寫東西、見客人,一直到夜晚。由于時間緊,連吃飯都是特別快,三下兩下吃了就完事,天天如此。
最近幾年,孫必達經常回到中山,因為這里是孫中山先生的家,孫家的根。現在辛亥百年紀念日漸近,中山、廣州、武漢、南京都在舉行各自的紀念活動。但每座城市紀念意義卻不盡相同,廣州、武漢,屬于孫中山先生革命地;南京屬于孫中山先生魂歸地;而中山是孫中山乃至孫家人根的所在。孫必達說:“辛亥百年紀念,不僅是紀念孫中山,為此流血犧牲的千千萬萬人都很偉大,都值得紀念。”
“天下為公”理念讓孫中山成為公認領袖
71歲高齡的雕塑家、畫家劉渝,是劉揆一的孫女。劉揆一也是始終擁護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先行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把精心準備的論文《淺論辛亥革命時期的孫中山、黃興、宋教仁》拿出來給我們看。
1903年,劉揆一自費留學日本,結識黃興,參加反對沙皇俄國東北三省的拒俄義勇隊,隨后又與黃興、宋教仁、陳天華、譚人鳳及胞弟劉道一等發起組織華興會。劉揆一于1907年1月加入同盟會,始終擁護孫中山先生,至武昌起義爆發,他還曾親臨漢口前線任督戰員。
在辛亥革命的眾多先行者中,劉渝認為孫中山是無可爭議的公認領袖。她說,孫中山之所以能成為公認的領袖,得益于他的卓越見識、系統完整理論體系以及“三民主義”、“天下為公”的理念,是當時其他革命黨人所難以超越的。即使辛亥革命走過百年,中山先生的民主意識、憂患意識等辛亥精神,仍是值得傳承的寶貴財富。
前輩獻身精神激勵我們前進
“1911年4月8日,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還在醞釀之中,一名同盟會會員,刺殺了廣東將軍孚琦,被捕就義,后被葬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他就是我的祖父溫生才。”今年已經77歲的溫國杰,向記者回憶起他祖父當年的英雄之舉,自豪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