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辛亥革命后裔,溫國杰一直在努力把辛亥革命精神傳承下來并發(fā)揚光大。他經(jīng)常站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前,義務地向來自各地的青少年講解辛亥革命先輩們當年浴血奮戰(zhàn)的悲壯歷史,這一講就堅持了22年。
溫國杰告訴記者,他與另外幾位志士后人于1989年7月發(fā)起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廣州遺屬聯(lián)誼會,旨在繼承和發(fā)揚先烈遺志,對年輕一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會解答孩子們的各種問題,一定要把那段歷史的來龍去脈講透。”作為遺屬聯(lián)誼會的會長,溫國杰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集整理歷史資料,開展形式多樣的講解,很受青少年們的歡迎。
讓更多人傳承辛亥精神
曾參加過華興會、同盟會、共進會等革命團體,并參與了江西革命活動組織工作和辛亥江西光復的彭素民,是辛亥革命時期重要的領導人。他的曾孫彭宇揚,年齡剛30出頭,在到場的辛亥后裔中顯得特別顯眼。他說,經(jīng)過彭家?guī)状俗巫尾痪氲呐?有關彭素民先生的史料已基本搜集完成,但形成搜集資料習慣的彭家人卻保留了搜集辛亥革命史料的習慣。彭宇揚說,要讓更多人了解辛亥歷史,傳承辛亥精神。
李烈鈞的孫子李季仁,現(xiàn)任江西省政協(xié)常委、民革江西省委會副巡視員。他告訴記者,祖父李烈鈞從1905年去日本留學開始,就與孫中山是多年的摯友,在孫中山的廣州大元帥府擔任過兩任參謀總長。李季仁說,此次來中山參加“翠亨論壇”,一是來向更多的專家學者交流探討辛亥革命歷史的意義和對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作用,二是希望能為推動海峽兩岸交流作些貢獻。他在臺灣有姑姑等多位親朋好友,他希望把這次論壇的學術精華傳遞給臺灣的親朋好友,并把此次論壇上贈送的《孫中山與辛亥革命》、《中國同盟會會員墨跡》這兩本書帶到臺灣,去進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
“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應該要紀念和緬懷辛亥志士為國家進步、民族獨立所作出的流血犧牲,更要通過重溫歷史,弘揚革命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努力。”辛亥革命網(wǎng)的發(fā)起人陳木奎與記者談起這個話題,就情不自禁地開始為如何發(fā)揚光大辛亥精神而吶喊。陳木奎牽頭成立的辛亥革命網(wǎng)是面向全球華人的一個非商業(yè)的純公益性網(wǎng)站,是以辛亥革命為主題,目的是發(fā)掘辛亥革命歷史,繼承先烈遺志,弘揚中山精神。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