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個工作帶頭人和后勤部長”
“我只是一個工作的帶頭人,一個后勤部長,為塔里木甲乙方員工服務,以感恩之心回報我們周圍的老百姓……”周新源時刻把群眾的所想所望掛在心頭。
周新源把自己的愛心、把塔里木油田領導班子的愛心,傾注于每一位員工。每年,他都要花超過兩個月的時間,深入生產一線調研,現場辦公,及時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分布在56萬平方公里內的每一口探井,每一勘探工區,每一個建設工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2012年9月的一天,記者一行隨著周新源驅車千里再次前往位于天山南翼的迪北1三維項目現場,那里是川慶物探隊的工作地點。那里地勢險峻,物探隊員們需要背著幾十斤重的電纜,在被稱作“刀背脊”似的山間布線、涉爆。看到在炎炎烈日下艱苦施工的四川山地物探員工,立即上去用和他們攀談,來多久了,和家里人通電話了沒有,結婚了沒有等等,年輕的小伙子被問的笑了起來,后有施工人員說,周總現在知道我們吃豬蹄膩味了,不問這些了。
油田職工間流傳這么一段佳話:有一天,周新源來到地處險峻川慶物探山地分公司的物探工區,在與那里以四川籍工人為主的職工攀談中了解到他們長期吃牛羊肉有些不習慣。周新源當即給有關負責人下了“死命令”:必須保證這些南方來的職工每天有豬蹄、雞腿吃!后來,這些職工到處炫耀說,我們現在最不愛吃豬蹄雞腿,因為在工區“吃膩”了。記者隨著周新源來到吃膩豬蹄的川慶物探山地分公司,乙方負責人開玩笑對記者說道,我們最喜歡在工地看到周總了,因為他以來我們就有更多的活干了,在這里沒有甲方乙方區別,都是周總下面的施工隊伍。
我們的毛血旺是周總最喜歡吃的,記者聽了忍不住說道,那么辣,出生在廣東周總能吃嗎?周總笑著對記者說道,不能吃辣怎么干工作,毛澤東都說了,吃辣才能更好工作呢。隨后告訴記者說,我喜歡吃毛血旺,更喜歡在一線吃飯,在這里,我常常被感動著,被這些平凡的人和事而感動。作為公司的管理者,我覺得只有我們加快建設大油氣田,才能夠把他們的成果表達出來,才能夠把他們的勤勞奉獻展現出來,這就是我們石油人共同的使命。”
周新源任總經理以來,積極拓展職工訴求渠道,油田在網上開通經理、書記信箱,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確保每一個問題及時得到答復和解決。自2007年7月信箱開通以來,已公開答復信件近千件,切實解決了一批員工、家屬關心、關注的問題。周新源繼承往屆領導班子確定的困難職工幫扶政策,不斷擴大幫扶范圍和幫扶力度,設立“獻愛心、送溫暖”基金,全面建立起幫扶長效機制。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周新源被深深震撼,他毅然捐出剛剛拿到的“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獎金5萬元,幫助災區重建家園。
塔里木油田地處南疆少數民族聚居區,也是中國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之一。“作為一名央企管理者,不僅要有對員工隊伍的愛,更要有對社會的博愛”。周新源把滿腔熱忱同樣撒播于南疆大地。他自覺踐行“依靠行業主力,依托社會基礎,統籌規劃,共同發展”的二十字方針,時常告誡油田干部員工:“我們和地方百姓喝著同樣的水,頂著同一片天,都是這塊土地的主人。油田的開發離不開各族群眾的理解支持,油田發展的成果更應讓他們得到實惠。”
近年來,油田先后斥資數億元幫助地方建設電力、鐵路及城市道路,援助地方醫療、教育事業,推進氣化南疆工程,使南疆百萬各族群眾使用上清潔的天然氣能源。2008年,油田出資援建洛浦縣、墨玉縣的城市氣化工程,洛浦縣人民在供氣站門口立下功德碑,“輝煌鑄就戊子年,油地幫扶氣入縣,央企風范民領略,柴氣換代暖人間。”南疆地區水資源缺乏,周新源到對口扶貧縣調研,發現老百姓用水困難。在油田扶貧項目論證會上,周新源提出為洛浦縣和墨玉縣打水井的設想,并快速組織實施,目前已打井10口,解決了3000多戶居民的用水困難。2010年7月,計劃投資63億元的中國石油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啟動,工程建成后喀什、和田、克州等南疆5地州的縣市和農牧團場將全部用上天然氣,這將極大地促進南疆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居民生活質量提高,有效帶動了南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