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而復返”的運輸隊員
阿旺珠吉今年78歲了,身材高大,聲音洪亮,一望便知年輕時是個健壯彪悍的康巴漢子。當記者問他解放軍剛到恩達的情景時,老人一下子樂了:“我不知道他們怎么來的,因為全村人都跑光了。”
原來,在解放軍來到恩達之前,當地群眾聽信藏軍散布的解放軍要砍人頭、搶糧搶錢等謠言,全都嚇得躲到山里去了——迎接戰士們的,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空城”。“當時我們非常恐慌,什么都沒帶就跑了。結果解放軍就派人到山里面找我們,到處喊話、宣傳政策,我們才一個一個地回到家里,”阿旺珠吉說,“我們本以為能保命就不錯了,結果發現家里的東西一樣沒少,個個都高興壞了。”
人回來了,解放軍便召集全村群眾做思想工作,勸大家不要害怕,還當場發放餅干等食品,逐漸讓群眾放下心來。之后的一段時間里,解放軍與當地群眾共同生活,互敬互愛、互相幫助,等到十八軍副政委王其梅同志率進藏先遣支隊路經恩達前往洛隆時,他們受到了全村群眾的夾道歡迎。“解放軍要幫我們種地、挑水,在稱呼當地老人的時候,也跟我們一樣用藏語喊‘阿爸’、‘阿媽’,讓人非常感動,所以后來部隊和群眾關系非常好,”阿旺珠吉回憶道,“王副政委過來時我見到了,他個子不高,有點胖,當時我們一直把他送到村子外的白塔邊上才回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牧民,阿旺珠吉這輩子最感驕傲的就是當過十八軍的運輸隊員。當時部隊組織群眾幫助運輸物資,正值18歲青春年華的他第一個報名參加。談到這么做的原因時,阿旺珠吉如是說:“我當運輸隊員沒有別的,就是出于對解放軍的喜愛,能夠為解放軍出力,我感到很光榮。”
阿旺珠吉走的最遠的一趟運輸,是趕著馱有大米和銀元的幾十頭牦牛,從恩達出發,經過邦達草原后到洛隆,再翻山越嶺抵達波密,一共走了1個月又25天。“雖然很累,但是路上官兵們非常照顧我們,寧愿自己餓著,也要讓我們吃飽。我也借著這個機會,去了很多以前從來沒去過的地方,看到那些地方和我們村一樣,在解放軍來到后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老百姓臉上都帶著笑容。”阿旺珠吉說。
最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幫解放軍運一次物資還要給一次的工錢,這在以前是想都沒有想過的。阿旺珠吉深有感觸地說:“給藏軍和西藏地方政府運輸物資,是我們必須完成的勞役,別說工錢了,就連吃的都沒保障。父親以前服一趟勞役回來,要整整瘦一圈,而我幫解放軍運輸物資,反而長結實了,簡直是天上和地下的區別。”
川藏公路通車后,阿旺珠吉也結束了運輸隊員的生涯,回到恩達種田。至今,他還記得幾位與他一起在路上并肩戰斗過的戰士的音容笑貌,其中有個四川來的戰士,姓張,個子不高,力氣卻大得很,也特別能吃苦,讓他非常佩服。
“希望他們和我一樣過得好,能夠活到現在,有空可以隨時回來看看,看看咱們老百姓的新生活。” 和洛加一樣,阿旺珠吉也在采訪的最后,發出了誠摯的邀請。
來源:西藏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