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堆繡藝術主要在藏傳佛教寺院內部創作、傳承,并為藏傳佛教服務。每年許多大寺廟每年都會有一次曬佛即“展佛”活動。在拉薩,最著名的莫過于拉薩雪頓節時哲蚌寺和色拉寺的展佛儀式。而展佛所展出的唐卡,正是堆繡唐卡。
一幅堆繡的制作,少則半月,多則半年甚至一年。每一幅堆繡作品,都是堆繡傳承技藝人獨特的傳統藝術,是許多寺院藝僧們美妙的藝術佳作。除了眾所周知的拉薩雪頓節哲蚌寺和色拉寺展佛儀式外,在拉薩幾座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每年也都有固定的展佛時間。
在位于拉薩以東45公里處的達孜縣境內的甘丹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宗師宗喀巴于明永樂七年(1409年)倡建的第一座格魯派寺院,與其后建于拉薩市郊的哲蚌寺、色拉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三大寺”。每年藏歷6月15日這一天,甘丹寺會迎來一年一度的展佛節。這天一大早,虔誠的信徒從各方朝著甘丹寺邁進,他們邊朝著山頂前行,手持佛珠、口誦經文。部分信徒則選擇來到甘丹寺對面的山坡上,趁著良辰吉日掛五彩經幡,祈求眾生平安。
在距離拉薩以西70公里外的堆龍德慶縣境內,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的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主寺楚布寺,每年藏歷4月11日定期舉行展佛儀式。這一天,楚布寺僧人以及眾多信教群眾在悠長肅穆的法號聲中,將長逾百米的巨幅釋迦牟尼佛像唐卡抬到展佛臺進行展出。盛大莊嚴的展佛不僅吸引了無數本地信徒,更有不少來自內地、甚至國外的信眾前來朝拜。
此外,有一幅失而復得的堆繡唐卡珍品不得不在此提到,那就是拉薩色拉寺馬頭明王堆繡珍珠唐卡。2003年10月19日,拉薩色拉寺法號與鼓樂長鳴,藝術家葉星生先生捐贈拉薩色拉寺馬頭明王堆繡珍珠唐卡儀式在色拉寺舉行。葉星生的捐贈善舉,使得這幅極其珍貴的堆繡唐卡重新“回家”。
據悉,馬頭明王堆繡珍珠唐卡是格魯派重要的護法神“帶翅的馬頭明王”,唐卡采用藏族傳統的堆繡工藝,用五彩錦緞拼接、縫制,其臂紋瓔珞以1300余粒小珍珠串聯而成,是藏傳佛教唐卡藝術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