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分布于中國東南西北不同區域,卻有著共同的身份“國家級新區”;它們肩負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探路”的使命,大膽突破,積極創新,釋放著巨大的改革紅利和發展能量。
它們是上海浦東、天津濱海、重慶兩江、浙江舟山、甘肅蘭州、廣州南沙。
在中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先行先試區始終發揮著率先改革、示范、引領的重要作用。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五大經濟特區,到后來的沿海開放城市,無不在推進改革開放進程中“功勛卓著”。
而今,肩負著先行先試“國家使命”的六大新區,大力推進以提高政府效能為主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以金融創新帶動的經濟體制改革,以改善民生為主的社會建設,引領中國未來改革方向。
今年9月底,濱海新區宣布撤銷塘沽、漢沽、大港三區工委和管委會,由新區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街鎮。濱海新區行政管理體制從此減少一個層級,更加精簡、扁平。
對于全面深化改革而言,政府改革往往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意義。只有將行政體制改革作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建立政府圍著市場、企業轉的服務型高效運行機制,新區作為改革開放、轉型升級的“新發動機”才能充分發力。
浦東新區就是1992年在整合幾個區縣行政區劃基礎上成立,2009年將南匯區劃入后,浦東發展明顯提速。2006年成立的濱海新區則整合了塘沽、大港、漢沽三個行政區。
“這種突破行政區劃的措施,使得土地、政策、資金、競爭等諸多掣肘可統一協調解決,提高了決策效率和資源集中度,為新區發展釋放出巨大空間。”長期跟蹤研究國家級新區的甘肅省委黨校教授李含琳認為。
比區劃調整更重要的是職能轉變和效能提速。各新區按照精簡高效原則,普遍建立扁平化行政運行體系。
舟山新區強化政府職能轉變,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切實管好。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門整合精簡25%以上,兩區、兩縣部門則精簡30%左右。
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打造區域經濟“升級版”是國家級新區的重要使命。六大新區盡管區位不同、基礎不一、定位各有側重,但都在產業布局、金融服務、參與全球產業鏈等方面積極探索,著力破除束縛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經濟改革激發巨大活力,使得各新區逐步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不論是東南沿海的濱海、南沙、舟山,還是地處內陸的兩江、蘭州,幾大新區在發展戰略上高起點定位,產業布局上注重優勢聚集,著力發展高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