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訪談三:期待更多包容性強、緊跟時代的大賽主題
選手訪談二:團隊協作收獲大
選手訪談一:新媒體大賽考察能力更全面
主持人:
中國日報網的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訪談。11月6日,中國日報網舉辦了首屆“新媒體 新未來”英文主題大賽的決賽,現場的比賽十分緊張也十分精彩。今天我們很高興請到了入圍決賽的兩名選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參加比賽的體會。歡迎兩位同學!首先請兩位跟網友們介紹一下自己吧!
黃祺:大家好,我叫黃祺,中國傳媒大學英語播音主持系的大二學生,非常開心在這次比賽中奪得了冠軍。
耿若嵐:大家好,我叫耿若嵐,來自北京林業大學,大四,英語專業。很高興來參加這次訪談。
主持人:兩位同學是通過什么途徑得知我們的“新媒體 新未來”主題大賽的呢?
黃祺:暑假時候通過中國日報微博發現了舉辦比賽的消息,挺感興趣的,就報名了。
耿若嵐:我加了中國日報在人人網上的公共主頁,從而得知了這個消息。
主持人:兩位同學參賽的途徑也很新媒體,那么是什么吸引你們參賽的呢?
黃祺:因素可以分為個人因素和外部因素,從個人因素來說,我來自傳媒大學,學的跟媒體相關,對媒體也十分感興趣;外部因素來說,此次比賽非常盛大,請了很多著名的評委,比賽的設置也很吸引我,當然,最后的出國交流大獎更吸引我。
耿若嵐:我是出于比較實際的目的來參賽的,我是一名大四的學生,今年將要考研,我考的方向是國際傳播,跟媒體很相關,我想通過比賽鍛煉一下自己。我自己也有興趣將來走向媒體這個行業。
主持人:你們覺得本次大賽和一般的英文演講比賽有什么不同呢?
黃祺:最大的不同在于這次比賽考察的能力更為全面。一般的英語演講比賽無非就是考察選手的英語表達能力以及臨時反應能力。此次比賽設置了很多環節,英語演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他環節首先考察了你對新媒體了解多少,你在比賽前是否對新媒體做過研究;第二考察了選手的團隊合作能力,比賽當天的大部分環節,選手都是以小組的形式在出戰,比賽就是考察了小組是否能夠協調一致,是否能夠集大家的智慧于一體;第三個我覺得考察了創新思維能力,這個比賽考察了選手是否能跳出條條框框,提出一些對新媒體的新的、不一樣的設想。
耿若嵐:我補充一下,一般的演講比賽你可以提前準備。但是這個比賽中,除了個人演講環節,其他的環節都需要小組共同完成,更注重小組的互動,這恰恰是考驗了我們這一代人比較缺失的那種小組協作精神。你可以通過小組的鍛煉來和別人交換一下思想和思維方式,我覺得這個很難得。像我在大學里,同學的圈子比較窄,我了解的也只是自己同學的一些想法。我很想知道其他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學校同學的想法。我認為通過比賽的互動和交流,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家,更好地融入一個熟悉或者陌生的小組里。
另外,比賽現場的搶答和必答環節特別考察選手的知識面,這對我自己知識面的積累也有促進作用。知識考查的題目并不只局限于新媒體,而是包含了很多領域的常識。我覺得這次比賽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體驗。
(中國日報網 攝像 李撬 編輯:崔旭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