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訪談三:期待更多包容性強、緊跟時代的大賽主題
選手訪談二:團隊協作收獲大
選手訪談一:新媒體大賽考察能力更全面
主持人:明年我們還會舉辦類似的活動,兩位同學對我們組織的比賽有什么建議呢?
黃祺:我希望下一屆的參賽選手在準備的時候能記住這個比賽是一個考察面非常廣的比賽,不要認為只要把你自己的部分做好就行了,不要認為我有多么棒的思想、創意和產品,我肯定能獲獎,其實未必。這個比賽有那么多的環節,首先你要把你的產品展示給別人看,說服別人接受你的創意。
第二你要學會在比賽中展示自己的強項,同時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第三個,我覺得來參加比賽不能僅僅為了拿名次,我覺得我之所以能收獲那么多,開拓那么多的視野,就是因為我沒有僅僅把拿名次當成目標,希望今后的選手也能把參與這個比賽當成一種享受,一種歷練。這樣從中你能收獲很多,首先心態要擺正,來參加比賽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功利性不要太強,準備要充足,積累要全面。
耿若嵐:我想談談對大賽流程的想法,我覺得比賽的戰線有點長,從早上一直到下午,挺累的。每個小組輪換著上場,感覺有點浪費時間,或者我們可以等一輪比賽全部結束之后再換下一輪上。另外,我覺得可以增加個人風采展示的部分,這樣考察的范圍更加全面,也可以緩解緊張的氣氛。
主持人:據我了解,黃祺獲得了這次決賽的冠軍,首先要祝賀一下黃祺同學。決賽的前三名可以去英國BBC或者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進行新媒體主題的交流學習。那這次海外交流的行程安排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
黃祺:不管去哪兒,我覺得只要出去就是一個很寶貴的經歷,可以開闊視野。我們現在在國內,跟國內的同學交流,吸收的是國內同學的觀點,去國外后,可以體驗一下國外的風土人情。
第二個吸引我的地方是這次交流是緊扣新媒體主題的,不是說送你去旅行一趟。去BBC學習對我來說意義很大,BBC有那么長的歷史,以前我也一直拿BBC練聽力,如果去BBC的話有可能能遇到一些聲音很熟悉的播音員,那種感覺真是很親切。
密蘇里新聞學院在新媒體方面很突出,在全球都是數一數二的,能有機會去參觀一下密蘇里新聞學院的實驗室,了解一下他們的新媒體理念,看看跟國內的有什么不同,我覺得意義很大。國外的媒體和國內媒體差別還是很大的,不是一味地說國外媒體就好,但是去一次可以有所借鑒,看看能不能把他們一些好的東西移植到中國傳媒業的發展上來,畢竟,中國的新媒體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去國外體驗一下先進的東西對我個人思路的開闊有積極的作用,我也可以通過與同學或老師交流來擴大這種積極作用。
第三點,這次出去之后,又能認識很多朋友,看看各個國家的同學對新媒體有什么樣的看法,大家在一起又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是我非常期待的一點。
主持人:從今年開始,我們每年都會辦這種交流活動,今年的新媒體主題交流活動是第一屆,以后我們會舉辦別的主題的交流活動,兩位對交流的主題方面有什么建議呢?
黃祺:我希望主題不要專業性太強,可以選擇學科交叉型的主題,這樣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都有話可以說。比如說今年的新媒體主題就吸引了英語的、新聞的、和工科等各種專業的同學,每個人都有機會展示他們的獨特想法。我覺得以后選題也可以選擇這種貼近大家興趣的、包容性較強、概念較廣泛的話題,讓大家都有話說,都能有興趣參與。
第三我覺得可以選擇緊扣時代脈搏的話題,就像今年的新媒體主題一樣。新媒體確實是現在整個社會都在熱議的一個話題,也是一個沒有定論的話題。選擇這種沒有定論的話題可以讓參與者有這樣一種感覺,或許在這樣一個比賽之后,我也有機會可以創造一段小小的歷史。參與者也會有種神圣的使命感。
耿若嵐:我希望我們的選題更加廣泛,不僅局限于媒體方面,改變未來有很多方面,可以注重想象力,弱化技術方面的因素。選手們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可以制作出更好更新的產品。可以選擇包容性強的話題,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展示機會。
主持人:謝謝兩位的建議,明年我們還會舉辦類似的主題比賽,歡迎兩位繼續關注。其他感興趣的同學也可查看我們的大賽頁面exchange.chinadaily.com.cn。感謝大家收看本期訪談,下期節目再見!
(中國日報網 攝像 李撬 編輯:崔旭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