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外媒認為,即將于下月9日至12日舉行的三中全會,或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起點,全世界都在關注習近平所說的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能否出臺。
【路透社北京10月29日電】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共產黨將于下月9日至12日舉行重要會議,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
目前,該國領導人正在制訂未來10年的經濟發展計劃。
這是自去年領導人換屆之后,中共中央舉行的第三次全體會議。歷史上的多次三中全會都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起點。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28日文章】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前景(作者瑞士銀行經濟顧問喬治·馬格努斯)
當下個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時,全世界都將矚目習近平主席所說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能否出臺。
預計中共將支持日益強烈的實施經濟政策新原則的呼聲。這可能包括轉變政府在經濟中的職能,實現經濟再平衡,從依賴投資轉向依賴消費和服務,將城鎮化作為經濟增長的下一個主要驅動力,推動產業升級,提高創新能力。
我們應當期望局部的漸進式改革。作為經濟增長和消費再平衡的驅動因素,領導人倡導的城鎮化無疑會在本次三中全會上得到支持。
要實現人口城鎮化,兩項關鍵性的、到目前為止仍遭到抵制的改革勢在必行。首先,必須對戶籍制度進行深入改革。因為這個制度令農民工無法在城市合法定居,并且使中國2.5億農民工中的大多數人無法享受到城市戶口擁有者所享有的社會福利和生活水平。其次,實施土地改革,這樣一來農村居民就能夠以合理價格出讓土地。
三中全會可能還會對抑制“生產要素價格”的稅率機制和補貼機制進行一定的調整,這些生產要素包括能源、電力和水資源等,這些要素的稀缺性被視為阻礙經濟增長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更自由的定價將有助于提高經濟和投資效益,改善資源配置狀況和環境狀況,盡管將提高生活成本。
預計三中全會可能也會推出金融和貨幣改革措施。這些措施旨在深化和拓寬金融和資本市場,確保影子銀行系統的穩定和安全,并逐漸開放資本賬戶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