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化工在人才選拔中遵循“四不唯”方針,即不唯學歷、不唯資歷、不唯職稱、不唯身份,為包含科技人才在內的各類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的機遇和平臺。據介紹,公司發展十幾年來,幾乎沒有出現過技術人員跳槽等人才流失現象。
據記者了解,么志義就是從一名員工逐步走上領導崗位的典型代表。
對于科技創新人才,三友化工積極給平臺、給政策、給待遇。三友化工實行“管理人員選拔任用制、專業技術人員主任工程師聘任制、技術工人首席技師聘任制”三線并進人才通道,同時,青海純堿、化纖擴建及氯堿、熱電、有機硅等一批重點項目快速推進,硅塊、木漿、電石等資源基地加緊謀劃,為各類人才成長提供了廣闊舞臺,培養造就了各類科技拔尖人才。
三友化工不斷完善人才薪酬制度,制定了《科技創新獎勵辦法》等激勵機制。在管理崗位上,實行了主任(副主任)工程師制度。截至目前,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擁有中、高級工程師職稱人數513人,其中高級工程師139人,中級工程師374人。
三友化工與中科院、天津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等13家高校及科研單位實現了產學研對接,建立了長期項目合作關系,先后開展了變壓吸附制氧技術在純堿生產中的利用、粘膠纖維有機阻燃劑改性等100項重大課題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攻關活動。三友化工通過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一批中青年科技專家型拔尖人才得到快速成長,形成了梯次合理、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
據了解,么志義每年都會主持科技人員座談會、科技創新專題會,詳細了解重大研發過程及制約難點,及時提出“鼓勵探索、獎勵成功、寬容失敗”、深入推進“科技進步、科技成本、科技創新”和“創新無限、科技無限、成本無限”,充分調動和激發了科技人員的創業激情和創新活力。
碩果累累自主創新促企業轉型升級
基于積極營造的科技創新氛圍和形成的有效創新機制,三友化工在自主創新方面碩果累累。截至目前,三友化工已有156項新技術成功申請國家專利,109項獲得專利授權,57項技術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主持、參與純堿、粘膠短纖維、氯化鈣融雪劑等6個國家標準、5個行業標準的制定;成功開發莫代爾纖維、潔凈高白度粘膠短纖維、阻燃纖維等62個新產品,其中29項填補了省內、國內空白。
在三友化工榮譽陳列室里,記者看到,展示柜里擺滿了企業所獲得的各種榮譽證書,其中尤以科技創新成果獎項居多。
在創新驅動下,三友化工充分發揚“創業守成、事在人為”的企業精神,由一個以原鹽純堿工業原料生產為主的企業,逐步升級為以粘膠短纖維為主、鹽化工并重、有機硅為補充的消費品原料生產企業,成功實現轉型。
據介紹,三友化工已累計完成工藝技術革新5800多項,純堿產能由原設計的60萬噸達到現在的220萬噸,增長近三倍;粘膠短纖維由2萬噸提高到45萬噸,增長了22倍;資產總額由9億元提高到175億元,增長了18倍,生產工序全部實現了DCS計算機控制,技術裝備和自動化控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子公司三友化纖走過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之路,自研自制了大型紡絲機、精練機等核心設備,由最初的一條線、一個品種、2萬噸產能,發展成現在9條線、六大類100多個品種、45萬噸產能,成為行業以品牌和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被授予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單位”,被命名為 “中國纖維素纖維新產品研發基地”,行業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