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陽保健。汝陽縣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村富余勞動力達10萬之多。近幾年來,汝陽縣委、縣政府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步伐、圍繞勞務輸出做文章,推動勞務經濟健康發展,創出了“汝陽保健”等一批優秀勞務品牌。汝陽地處山區,中草藥資源豐富,中藥、針灸、推拿按摩等醫療技術普遍采用,源遠流長,不僅在各類醫療機構開有專科,而且走進了酒店、洗浴中心等休閑娛樂場所。為了樹立勞務品牌,使汝陽保健工既能在國內外站穩腳跟,又能持續發展,汝陽縣勞動部門采取自己辦校及與用人單位合作辦校的辦法,全方位、多層次、大規模地開展保健工的技術培訓工作。汝陽縣勞動就業訓練中心作為保健工培訓基地,常年開設保健按摩班、美容美發班,年培訓保健按摩人員1000人以上,對合格的人員均頒發《按摩師職業資格證書》,并安排到國內外知名保健企業務工。國內務工月收入2000-5000元,國外務工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汝陽保健按摩員嫻熟的技藝,良好的服務態度,贏得了用人單位和廣大顧客的好評和贊譽。北京良子集團、杭州姍娜娜集團、洛陽千子鶴集團等數十家國內保健行業名企,把汝陽作為保健按摩工招聘培訓基地。由此,汝陽保健按摩工聞名全國,并走向了世界,成為河南一大優秀勞務品牌。目前汝陽從事保健按摩的務工人員達1.2萬人,占全縣外出務工總人數的14%,分布在全國100多個大、中城市,有的還走到了國外,年創勞務收入1.2億元,占全縣勞務總收入的25%。
嵩縣涉外勞務。嵩縣位于豫西山區,全縣54萬人口,有農村勞動力34萬,城鄉富余勞動力14萬人,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嵩縣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境外勞務,著力打造“嵩縣涉外勞務”品牌,把外派勞務作為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至今已成功向日本、韓國、毛里求斯、約旦、新加坡、馬來西亞等32個國家和地區輸送各類勞務人員7000多人次。2003年以來先后被確定為“外派勞務基地縣”、“勞務輸出基地縣”,先后多次被省商務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評為“勞務輸出工作先進縣”、“對外勞務合作先進單位”。2007年4月,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確定為“第二批全國勞務輸出工作示范縣”。“嵩縣涉外勞務”品牌效應十分明顯,全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3000多名,年創勞務收入超億元。為確保務工人員“走得出、干得穩、收入高”,嵩縣建立了“全程服務,定期回訪,重點監控”的跟蹤服務體系。目前,“嵩縣涉外勞務”在周邊縣市的影響日益增強,下一步還將進一步提高品牌質量,實施數量、質量同行發展戰略,讓“嵩縣涉外勞務”的品牌走出嵩縣、叫響全國,占領國際市場。
魯山絹花。絹花加工銷售具有技術簡單(易學易掌握),從業門路廣(適合男女老少各類人員就業),占地面積小(農戶家中可加工制作),市場前景好(大、中、小城市或農村均有銷售商場)等特點,并且,投資少、見效快,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好項目。目前,魯山縣趙村鄉絹花生產加工規模性企業已發展到18家,投資總額約8000萬元,年創產值7000萬元,營業收入8000萬。魯山縣的絹花業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絹花生產加工銷售集散地。素有絹花之鄉的趙村鄉,有批發門店17家,在省內外設立直銷點15個,為絹花配套的瓷瓶等批發門店5家。該鄉加工、銷售農戶4500余戶,從業者多達14000多人,年銷售額達1.2億元人民幣,在趙村鄉已經形成以中湯村為中心,方圓5公里的絹花生產批發基地,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到批發銷售形成了鏈條。并輻射帶動魯山縣堯山、下湯、瓦屋、魯陽等10個鄉鎮7000余人從事絹花加工銷售業務。在浙江、新疆、陜西、廣東等地形成了銷售網絡。其中,趙村絹花在浙江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占有1/3的份額,在西安市場占有一半以上的份額。與此同時,絹花銷售業已經在印度、俄羅斯、韓國、新加坡、香港、澳門、臺灣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打開銷售市場,其產品正在不斷向國際市場延伸。絹花業的蓬勃發展,為加快魯山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安陽紡織。安陽市是中原地區具有一定傳統優勢的紡織內衣加工輕紡城市。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從事紡織內衣行業的勞務隊伍日益壯大,特別是以湯陰縣為代表的赴山東魏橋勞務輸出紡織勞務、以安陽縣紡織內衣工業園為代表的就地轉移內衣加工營銷勞務,初步形成了具有安陽特色的紡織內衣勞務品牌。2002年組建了安陽縣紡織工業園,集織布、內衣加工、服裝鞋帽、百貨批發于一體;2004年先后在安陽市開發區建立了豫北紡織內衣城、華豫紡織內衣工業園、方兆營紡織內衣工業園等6個紡織內衣園,打造安陽紡織內衣“航母”,快速形成了大規模的安陽紡織內衣勞務。目前,全市從事紡織內衣勞務人員12.3萬人,主要分布在山東魏橋、青島、天津、江浙和安陽市城區及縣區。據不完全統計,紡織內衣勞務帶動萬余名務工者成為經營性“老板”,500余名務工者成為紡織內衣生產加工企業“老板”。今年來,由于措施得力,服務到位,安陽市的紡織內衣勞務品牌不斷發展壯大,下一步將繼續鞏固紡織內衣勞務品牌,以紡織內衣勞務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全市勞務經濟快速發展。
安陽電子。安陽市地處河南最北部,轄一市四縣、四區及一個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全市總面積7413平方公里,總人口533萬人,農村富余勞動力160余萬人。近年來,隨著電子產品迅猛發展,電子產品生產加工行業用工需求量不斷增大,安陽市瞄準沿海地區及大中城市用工市場,積極建立勞務輸出務工基地,引導和組織廣大農村富余勞動力到電子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務工,造就了一支電子勞務隊伍。2007年元月到8月,安陽市外出務工從事電子產品生產加工行業人數達11.7萬人,人均月工資1500元。安陽市的滑縣、內黃縣被國家勞動保障部命名為“全國勞務輸出示范縣”。安陽市的林州市、安陽縣、滑縣、內黃縣被省勞動保障廳命名為“勞務輸出基地縣(市)”。為進一步打造電子勞務輸出品牌,安陽市將以江、浙、閩為務工基地,積極與生產、生活環境好,遵守勞動法、信譽好、規模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合作,建立長期勞務關系,積極推行在安陽培訓,到沿海地區及大中城市電子生產加工企業務工的合作模式,要求經過培訓的農村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提高電子勞務人員技術含量。充分發揮駐外辦事機構作用,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使電子勞務輸出品牌逐步發展壯大。
鶴壁焊工。“鶴壁焊工”勞務品牌形成于1986年,始于鶴壁市技工學校培養的焊工學生。之后,鶴煤技工學校、鶴壁市就業訓練中心、淇縣“五一”技校、鶴壁工業中專等學校陸續開設了“焊工專業”,每屆招生共計1300人。各培訓機構從1988年起先后增加了實驗設備和配套的實驗儀器,同時又引進85名具有教學和實際操作能力的焊工專業教師,并建立了焊工實習工廠。現在鶴壁成為集教學、訓練、實習為一體的焊工培養基地。培訓的學員畢業率達100%,就業率達98%以上,均取得畢業學歷證書和相應的中級技術資格等級證書。累計為社會培訓輸送電氣焊專業技術人才42500余人,其中農村富余勞動力15300人。“鶴壁焊工”一是焊接技術高。不僅能夠從事一般的生、熟鐵件焊接,而且包括銅件、鋁件、不銹鋼件的焊接以及輪船板的焊接,高級焊工還可以從事鍋爐及壓力容器的生產焊接。二是紀律性強,人員素質高,能夠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物,遵守工廠紀律。三是吃苦耐勞、任勞任怨。能夠耐得住車間的高溫,具有奉獻精神。“焊工專業”成為享譽省內外的名牌專業,到各地就業的焊工隊伍已經成為叫得響的鶴壁勞務名牌。目前鶴壁市已與省內外數十家職業中介機構和用人單位建立了穩定的業務聯系,僅廣州文沖造船廠、廣州湛江船廠、上海瀘東造船廠、深圳富士康公司、杭州松下電器有限公司等大型用工企業每年新增用工量在3200人以上。目前,“鶴壁焊工”輸往全國各地的焊工達到38500人。他們的足跡已經遍布全國十幾個省市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