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扎實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1)加強重點工程建設。加大對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和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強化“三河三湖”、渤海、松花江、丹江口庫區及上游、三峽庫區及上游、黃河中上游等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防治,支持城鎮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流域綜合治理等設施建設和重大環保技術示范。2009年,城市污水處理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69%和67%。加快北方地區供熱計量改革,積極發展綠色建筑,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穩步實施重點防護林、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退牧還草、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2)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建立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公告制度,落實限制類和淘汰類企業實施差別電價的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區加快淘汰落后產能。2009年,再淘汰煉鐵、煉鋼、造紙、電力落后生產能力1000萬噸、600萬噸、50萬噸和1500萬千瓦。(3)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完善循環經濟促進法相關配套法規。組織編制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研究制定鼓勵余熱余壓上網發電經濟政策,研究建立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建立健全科學的循環經濟統計制度。深化第二批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和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支持建設一批循環經濟重點項目。推進災區建筑廢棄物等資源化。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預期下降5.6%,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5.9%。(4)完善法規政策。出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條例》,加快制定或修訂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國家標準和主要用能產品強制性能效標準。研究提出支持高效節能空調、節能電機、節能環保型汽車推廣和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經濟政策。擴大能效標識范圍和節能節水產品政府采購范圍。落實企業購買節能節水環保設備所得稅和節能環保小排量汽車消費稅優惠政策。組織開展節能管理師試點。繼續加強脫硫電價監管,完善需求側電價管理制度。繼續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5)嚴格考核監管。進一步完善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辦法。組織開展省級政府和千家企業2008年節能目標完成和措施落實情況考核。加強節能監察能力建設。強化環境保護與管理。以保障群眾飲水安全為重點,依法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促進燃煤電廠脫硫和城市污水處理廠等治污設施正常運營。繼續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6)全面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積極推進中央和省級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各級管理機構。編制與實施省級應對氣候變化方案,組織開展低碳經濟試點,推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的國際合作,加強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技術研發。
(七)加大改善民生力度,著力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1)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充分發揮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吸納就業的重要作用。把促進發展、擴大內需與千方百計增加就業結合起來,在安排投資和確定重大建設項目時,注重發揮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大力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通過靈活的就業機制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鼓勵高等院校運用科研專項吸收畢業生參與研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崗位就業和參軍入伍,到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就業;進一步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重點做好就業困難群眾、零就業家庭和受災地區勞動力就業援助工作;切實處理好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中涉及的職工安置問題。加強人力資源服務體系、職業培訓體系和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工作;積極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關注宏觀經濟變化對就業的影響,做好失業動態重點監測工作。(2)加快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以及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推進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加快擴大做實個人賬戶試點,制定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關系轉續辦法和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社保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水平,調整優撫對象等人員的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推動建立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與物價變動相適應的動態調整機制。2009年,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預期增長4.2%。(3)加快實施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規模開展廉租住房建設,在配套資金、土地供應等方面予以保證,中央政府今年擬安排財政資金430億元,用于補助低保住房困難家庭的實物廉租住房建設。積極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加快城市棚戶區和國有林區、墾區、煤礦棚戶區改造工程,完成搬遷維修采煤沉陷區民房任務。在中西部地區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加快游牧民定居工程實施進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4)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建立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推進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強化壟斷行業工資分配的調控,加快收入分配監測體系建設。(5)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抓好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各類價格和收費監管,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生產經營行為;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健全并嚴格執行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建立權責利相對應的法律追究懲治體系。(6)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會管理和安全生產工作。著力抓好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社會管理;健全針對巨災和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和政策措施;強化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工作。落實生產安全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7)繼續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擴大易地扶貧搬遷、以工代賑規模。實行新的扶貧標準,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