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東為何拖延接船
西霞口船業公司認為,比利時船東故意刁難的原因是金融危機下,國際貨運業務萎縮,船東一旦接船會產生諸如碼頭泊位、燃油、人員工資、保險等不菲的費用,還不如讓船停滯在待交付階段,把損失轉嫁給造船廠。
戴林恪也認為,比利時船東“接船會虧得更多”,因為國際金融危機導致海運市場萎縮。
3艘船難住了西霞口造船廠。船東不接船,船廠只能讓“priority”號系泊港內。這不僅占用有限的泊位,而且導致了其它待修船延期、其它在建船難以上臺合龍的連鎖反應。除3號船外,4號和5號船都按照合同完工,但也面臨無法交付和延期下水的命運。
按合同約定,5號船本應于8月25日下水,11月底交船,但5號船至今還在船臺上,由此導致船廠承造的一艘5670噸級的德國多功能散貨船無法上臺合龍。
造船企業的一些工程都是外包給其它公司配套加工,按照雙方協議規定,沒有合格報告書就無法結款,也就無法給工人發放工資,4號船、5號船的300多名工人已經4個月沒有發放工資。據悉,已經有9家配套公司因此倒閉。
為讓比利時船東盡快接走“priority”號,西霞口船廠主動提出以每天4000美元的標準,雙倍承擔14日以來的“延期交船”費用。比利時船東反而再次提出3號船交付前要在已降價125萬美元的基礎上再降價100萬美元,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如今,對于5號船,雖然船東尚未提出降價等問題,但是,本該8月25日下水的5號船,卻因為沒有通過船東驗收,一直拖到9月21日才下水。按照這樣的工程進度,5號船交付時的命運仍然不樂觀。
王強坦言,這一事情的主動權完全在船東一方。因為即使到了棄船期,船東想棄船的話,雙方也要通過國外相關機構仲裁,仲裁時間長,花費高,對船廠非常不利。
對西霞口船廠24日發出的報驗催到函,比利時船東一直未予回復,但26日,船東卻通過聯合船舶(中國)公司上海代表處發來通知,他們將于近日回來重新談判。
另外,香港和德國的兩家公司也曾致電西霞口船廠,表示了對這3艘船的興趣,但船廠方面一直沒有表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