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規劃 千畝荷塘能生金
這時的吳介川并不知道,這個融發展性、多樣性、相融性、共享性于一體的重建規劃,成為成都8000個災后重建新居的樣板,以“四性”原則規劃新家藍圖,為災區升級換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正是鹿鳴荷畔巨變之源。
2008年8月,當記者來到震后的鹿坪村時,這里毫不起眼,村中間一條破敗的鄉村道路,放眼望去,田間土地零零散散,田埂小道雜草叢生。
而現在的鹿鳴荷畔,一大片風格各異的別墅院落,掩映在林盤之間;村民三三兩兩,或田間耕作,或聚堆閑談。各個社區的名字體現了居民們的內心感受:幸福苑、感恩閣、紅太陽、水一方……
比民居地勢稍低的,是村莊正中央7個修葺一新的荷塘,一周前才下種的蓮藕,已有少許冒出水面。“這批蓮藕今年7月就能開花,塘里的魚也有一兩斤重了,到時,又看花又吃魚,硬是享受哦!”站在高處,看著腳下的70畝荷塘,吳介川喜滋滋地盤算著:由于氣溫原因,這里的荷花將比成都近郊晚開,當成都周邊的“荷塘月色”謝幕的時候,鹿鳴荷畔的荷花開得正艷;站在居民家中俯瞰,滿塘荷花盛開,荷塘地勢從高到低,一幅立體的山水美景將呈現在游客的眼前。
“塘邊這一米多寬的綠化帶種桃樹、桂花樹等經濟林,再安些椅子,游客可以來垂釣;我們還配備了幾百個烤箱,釣上的魚游客可以自己動手烤,也可以交給我們代烤。這邊寬闊的綠地就用來種菜,游客看中哪個可以自己摘、自己炒,也可以自己認一片自己種……”一片田園風光、悠然自得的閑適生活,在吳介川的描繪下鮮活了起來。
兩年前,吳介川毅然決定留下來的同時,拿出多年的積蓄,承包荷塘,通過換地、承包等方式,“拿下”了家附近的20畝地,開辦鄉村酒店!去年,新修的寬敞大馬路接到村門口,慕名前來的游客絡繹不絕,“鹿鳴荷畔”的旅游氛圍已漸成氣候。在村委會的支持下,吳介川決定在全村布點5個鄉村酒店,他還想將村里的閑置農房集中起來作為農家客房,由他統一經營,村民入股參與,共同致富。
如今,第二批200畝荷塘的打造已經啟動,連遠在都江堰的魚老板也聞名找上門來做生意;“鹿鳴荷畔”兩側山上近千畝土地,也流轉給一家大公司種植金銀花。“地震后,春城書記先后7次來鹿坪村,他說過,我們一定會過上新生活。最多3年,我想請他再來鹿坪看看,規劃中的那幅千畝荷塘、和諧人居的美景,就將真正成為現實了!”吳介川滿懷激情。
說話間,兩個小孩騎著自行車,沿著碎石子鋪就的塘邊小道從我們身邊飛快地穿過,一拐彎消失在了開得正燦爛的菜花地里,笑聲如同銀鈴落了一地,脆生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