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規劃 給人信心和力量
兩年,700多個日夜兼程,一個嶄新的家園,已從規劃藍圖變為生動鮮活的實景。
好的規劃,能給人信心和力量。難以想象,如果當初沒有那張開啟住房重建“四性”原則的規劃圖,會有多少個吳介川在震后踏上外出掙錢的道路,將智慧和汗水揮灑他鄉;如果新居的規劃不是如此“暗含乾坤”,聚居后的農民群眾如何增加生活來源,逐漸過上富足的生活?
一位攝影家說過,好的照片是腳步丈量出來的。好的規劃也是。沒有規劃人員走村入戶的詢問、實地勘察的艱辛,沒有一次又一次地推倒重來,規劃“四性”原則的形成也許還要很久。落在紙上,規劃是名詞;而形成藍圖,規劃首先得是動詞。
要重建,更要提升。災后重建規劃,好在運用了成都近年來統籌城鄉發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和經驗,好在體現了“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重建目標,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好的規劃是龍頭。從悲情五月到火熱十一月,全套重建規劃的出爐不過短短半年時間;兩年來的災后重建,規劃更是貫穿始終,到如今,美麗的城鎮和鄉村在成都不斷顯現。
由市政府政研室、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聯合開展的《2009年成都市災后重建情況民意調查報告》顯示:9成受災群眾已習慣現居住地生活,感到購物方便、勞動或工作方便,超過9成受災群眾評價生活質量已經恢復甚至超過震前水平。群眾的評價是最有說服力的,規劃圖上的框框線線正轉化為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對辛勤操勞的規劃人員來說,最大的安慰莫過于此。像他們那樣加快災后重建 程錦坪
從上周開始,本報連續刊發了有關基層黨組織的先進典型報道。我們看到,成都市基層黨組織在加快災后重建的工作中發揮了極大的模范帶頭作用,他們與基層群眾一道,在廢墟中挺立、在不屈中前行、在感恩中奮進。用廣大人民群眾的話來說:地動山搖,他們是堅強的堡壘,災后重建,他們是挺立的脊梁。
是他們,忠實地把市委、市政府“以統籌城鄉的思路和辦法科學推進災后重建工作”的發展理念轉化成了實際成果。在都江堰市天馬鎮,鎮黨委書記竹柯率領廣大干部群眾,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拆小院、并大院,依托林盤搞重建,節約耕地謀發展”的平壩區農房重建新路子,用這套辦法,他們保護了耕地,盤活了土地資源。重建中的資金缺口是個大問題,“拆小院并大院”這一招,騰出了用地指標,再加上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政策,不僅全鎮新增農業用地1850畝,還換來了2.8億元掛鉤資金。
是他們,把災后重建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堅持可持續發展。災后重建中,竹柯們依照成都市調整城鄉空間形態、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思路,結合本地區的實際狀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千方百計謀劃現代農業之路,在重建的同時,不僅把土地、水、生態保護好,還扎實推進基礎設施項目、農業產業化項目。如今,天馬鎮31個川西林盤農房重建點告竣,村民們的新居中,不僅有著川西林盤的田園風光,還有一應俱全的現代化公共設施:天然氣、自來水、光纖電視、現代化衛生間;同時,一個規模上萬畝的現代農業基地也拔地而起。天馬鎮所展示的是全成都大大小小正在發生巨變的基層鄉鎮的縮影。
是他們,在重建工作中,始終凸現群眾的主體地位,尊重群眾意愿。挺起胸膛,他們是基層群眾的主心骨,蹲下身子,他們是鄉里子弟,不僅敬父母,而且敬鄉親。為了摸清群眾選擇哪種重建方式,竹柯帶領鎮黨委、政府一班人,“領導干部包村,機關、村組包組”,走村入戶,用院壩會、鄉村夜話等方式,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他時時想著群眾的利益,從沒把災后重建當作“面子”工程,他說,如果不尊重老百姓意愿,不為老百姓謀利益,將來自己要“耳根子發燒”。
如今,成都市3147個災后重建項目已完工2276個,累計完成投資683.9億元;住房、道路、水利、電力和通訊等城鄉基礎設施重建基本完成;災后農房重建已建成135857戶,完成總量的99.42%;災后城鎮重建已竣工37536戶,完成總量的87.38%,“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已然在望。然而,最后的攻堅中,責任依然重大,同志仍需努力,樹先進就是要形成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良好氛圍,我們期待涌現更多像竹柯這樣的基層黨組織先進典型,齊心協力,共同創建一個更加美好的新型城鄉形態。都江堰 重建新城鄉 邁向田園城市
地震災后恢復重建1031個項目,規劃總投 資 398億 元 ,到2009年底,已竣工827個,完成投資280.6億元,完成恢復重建目標任務的70.5%,投資總量和投資進度位于四川省極重災區 (市)縣前列;2009年,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桂冠……一組組鏗鏘有力的數字,一項項可管窺城市巨變的榮耀,昭示著都江堰市正大步向著把災區建成科學重建、科學發展的樣板和試驗區建設示范的目標邁進。
“經過20—30年的努力,率先將都江堰建成成都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區,這是我們的長遠目標,需要分三步來實現。要實現這個目標,第一步是經過3年的努力構建新型城鄉形態;第二步是經過5—8年時間,初步建成國際旅游城市;第三步是經過20年左右的努力,最終建成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示范區。”目標高遠,步履堅實,市長助理、都江堰市委書記劉俊林描繪出了一幅都江堰未來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