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零售價限制對降低藥費效果不明顯
主持人王瑩:百分之多少的藥品會受到限價藥的限制?
朱恒鵬:在醫保目錄的藥,政府都會定價,去年11月出臺的09版基本藥物目錄大概有二千種,這些都有價格限制,但政府定價是一般性的,按通用性來定。
普通網友不知道,如果按有效成分來定名稱,這里有一個通用名或者化學名,但是相當一部分藥有些成分是一樣的,但是名稱不一樣,都是VC,有的企業不叫VC。定價主要按通用名來定價,有些品種的藥,企業單獨定價,這個就很復雜。價格應該說比較凌亂的。
回到你剛才的問題,為什么價格上升了,反而銷量大了,我們可以肯定不是患者的原因,患者不會說價格高了,我買多了,肯定是醫生的原因。也就是說價格高了,醫生開的處方多了,所以銷售多了。為什么價格高了,醫生開的處方反而多了。
藥價增加這四五十塊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歸醫院了。當然歸醫院會不會促使醫生多開藥呢?根據以前的案例,醫院的利潤增加了,如果醫生收入跟著提高,并不能鼓勵醫生多開處方。有過這樣的案例,有些醫院接到一些企業捐贈的藥物,而這樣的藥物竟然在藥房能放好幾年沒有醫生開方。
同樣的藥品,醫院買的藥物,醫生反而開方,這個讓我們聽到很滑稽。沒有花錢買的,你賣出去就是對醫院的收入,醫生為什么不開處方藥?很簡單,因為捐贈的藥物不會有回扣,把這個藥捐給你,醫生再開處方,再給你回扣,藥廠就很虧了。反正銷售的藥物,往往能夠按照醫藥公司的說法,叫臨床,其實做臨床推銷,是對醫生有一定的經濟激勵的,這其實是醫院內很普遍的特征,相當一部分醫藥,醫生開方,就拿回扣。
主持人王瑩:知行你調查的結果是怎樣的?和朱教授說的一樣嗎,這個價格一百塊錢是幾十瓶,之后上漲幾百塊的時候,這個藥一下子多了好幾倍。
知行:原來賣160多的時候,剛才說了一個月就賣50多瓶,我記得最多的時候一個月進了兩三回五百瓶,得有幾十倍。
主持人王瑩:你說的藥它的價格就是15.5元,它的利潤已經達到1300%。你調查除了朱老師說的有行業內的潛規則以外,醫藥的定價很高,還有什么樣的原因呢?
知行:藥價高的原因更多的是,醫院只要賣藥,這個價格不可能低下來,你想拿藥價格低下來不可能。藥的品種從一個品種能看出來,價格低的時候,沒人買,不是沒人買,是醫生不給你開,這是其一。其二是我們去采訪湖南省物價局的人,新聞發言人跟我說,我們之前降過很多品種的藥,發現降完這個品種慢慢在我們省銷聲匿跡了,如果人民還想吃藥,我降一個品種,那個品種就走,降一個品種就走,為什么?降下來之后,醫院不賣這個藥,你有病吃什么,沒有藥吃,有這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