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通道建設,自始至終都承載著雙重的任務,一是云南自身發展,二是滿足國家西部開放所需。
“受計劃體制和自然地理條件等因素影響,云南與周邊國家歷史上業已形成的經濟聯系曾經被割斷,一度成為全國交通大動脈的‘神經末稍’和難以牽動的‘死角’。”近日,《瞭望》新聞周刊在云南調研期間,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孔燦直言不諱地說,西部大開發十年來,云南上下孜孜不倦抓的重大戰略任務就是對外開放通道建設。
“滇處巖疆,山谷險阻,行路之難,視蜀道且過之”,到1949年,云南省公路通車里程僅有2783公里。“山間鈴響馬幫來”便是那時云南交通運輸的生動寫照。新中國成立后,云南交通運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在近年的建設中,隨著云南對外開放力度逐步加大,國際大通道建設的重要戰略被放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
此次西部大開發十周年之際,隨著中央對云南“南亞出境通道”戰略地位的謀定,云南面向南亞開放的熱情與動力再一次被激發。本刊記者在調研采訪中切身感受到,在云南的謀變與發展中,上上下下都在謀劃南亞通道建設。
云南省省長秦光榮告訴本刊記者,隨著云南交通規劃的逐步實現,云南將徹底擺脫邊遠、封閉、滯后的交通狀況,“云南和西南地區將成為連接世界三大經濟圈——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圈、東南亞經濟圈和南亞經濟圈的橋梁和紐帶,三股經濟力量的競相推進,三大市場的交融互補,將使云南成為我國開展區域性合作的戰略高地,實現西部大開發中充滿活力的區域性經濟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