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巷村黨委書記常德盛
在蘇州的昆山、太倉、常熟三市交界的陽澄湖水網地區有個被溫家寶總理稱為“全面發展”的沙家浜水鄉----蔣巷村。
1000多畝的集約化經營、機械化耕作、標準化生產、生態種植的無公害優質糧油生產基地;全面實施“儲糧于田”的低碳工程,確保糧油產量質量安全;建設生態種養園,扶持養殖專業大戶,全面發展多種經營;以蔣巷生態園為基地,以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定位,以全國文明村、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為依托,投資建設的村史展覽館、江南農家民俗館、農藝館、蔣巷圖書館、青少年科普館等錯落在這個蔣巷村中。
有誰會想到這么一個風景如畫、十多年前就開始在實踐運用低碳生活的蔣巷村,40年前還是荒灘惡水,“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十年九澇一旱荒”,百姓住著茅草棚,患著血吸蟲病,“萬戶蕭疏鬼唱歌”。那時的蔣巷村是整個常熟縣(今常熟市前身)最窮的地方。黨的十六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黨委書記常德盛懷著“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帶領蔣巷村人走出了一條富裕之路。
蔣巷村在發展農業的同時,還把眼光瞄向了工業。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蘇南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呈現出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的新趨勢。蔣巷村人辦起了生產新型建材彩鋼復合板的輕質建材廠。如今,從輕質建材廠起步的江蘇常盛集團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輕重鋼結構及輕質建材企業,成為國家級企業集團,產品被認定為江蘇省該行業唯一的名牌產品。十多年來,該集團不僅上交國家稅收2億多元,而且累計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上億元,為蔣巷村率先實現小康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