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讓亞運更精彩
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樓大廈,而是看它有多少志愿者。廣州就是這樣一座具有志愿精神淵源的城市。
這里曾經是中國志愿者活動的發源地之一,這里創造了中國著名的志愿者“啟智”模式,這里的志愿者網站——廣州青年網,擁有注冊會員3萬名、100萬的日瀏覽量和1萬名實名注冊的志愿者群體。每個月,還有六七千市民要求加入志愿者。在廣州,亞運會最響亮的口號就是志愿者喊出的——一起來,更精彩!
李森就是一位“資深”志愿者。早在2000年,他就加入廣州青年志愿者隊伍,成為一名幫助智障兒童的志愿服務人員。近十年來,李森投身社會服務8000個小時,把自己80%的時間用來幫助他人,李森感到這是一種幸福。
團廣州市委、亞組委志愿者部專門成立了全民行動辦。主任陳烯介紹說:“16屆亞運會、亞殘運會的志愿者分為前期志愿者、賽會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3類。更多的市民可以申請參加城市志愿者,在交通指引、信息咨詢等方面成為亞運會服務人員。”
城市志愿者引燃了廣州市民的參與熱情,每天主動找到李森要求報名加入志愿服務的市民絡繹不絕。“有的是一家三口來,有的是三代人一起來,還有老外受到感染也來參加。”李森的語氣中透著興奮,“真是今非昔比,相信亞運會后,這種志愿服務的熱情與能量會繼續燃燒下去。”
團廣州市委書記、亞組委志愿者部部長王煥清說,廣州亞運會志愿服務創造性地探索出“五化模式”:組織化動員、社會化運行、市民化參與、時尚化引領、國際化合作,拓展了市民參與志愿服務促進公民社會建設的有效途徑。
亞運城市志愿者的隊伍在不斷擴大。在公交車站,你能看到志愿者打著亞運會倒計時牌為大家服務;在路口、街上,時時有帶著紅袖章的志愿者在協助巡查。志愿者在街頭服務的站點被市民親切地稱為“西關小屋”。志愿信使團、大拇指行動、新生活驛站體驗、斑斕的志愿彩、多姿的志愿禮……
倡導“全民志愿”的服務理念和生活方式,成為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的以“亞運惠民”為精髓的“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的有效載體與生動實踐。
有一幕情景一直深深烙刻在李森腦海中。他作為志愿者參與服務時,一個小男孩來到他面前,指著李森對媽媽說,“長大了我也要當一名志愿者。”“一顆幫助他人的種子在幼小的心靈中扎下了根,將來就一定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李森動情地說。
這是一筆更可貴的、將兌現于未來的“亞運紅利”。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 劉芳 文靜)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