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個設想,賀登才和相關專家在調研中選取了65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物流企業。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35家,占企業總數的53.9%;民營企業19家,占29.2%;外資及中外合資企業11家,占16.9%。樣本企業分別從事運輸、倉儲、快遞和貨代一種或多種業態。樣本企業提供了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三年的平均收入、成本費用、外購項目、營業稅和實現利潤等相關數據。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賀登才說:“如果改為增值稅稅率應該在5%左右,就是大概我們增值稅的負擔1.06%,就是略低于原來營業稅的負擔。”
對于稅制改革記者又采訪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記者問道:“關于“十二五”稅制改革我們究竟會有哪些實質的做法?“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回答道:“從原則上來說拿增值稅覆蓋營業稅,置換和替代原來營業稅。增值稅是競相抵扣,它無論怎么樣把原來這個整個的流程細分到各個主體,分包等等這樣的專業化細分形勢下,都是前項的稅款可以比后項在結算交稅的時候抵扣掉,不發生重復征稅問題。“十二五”期間應該可以見到它的啟動,處理好的話,是不是前半年就看到一些試點,也可能分步走的一些推進。“
而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隆亨認為,從鼓勵物流業發展政策角度看,所得稅的優惠政策要比流轉稅更為明顯。在國外:馬來西亞規定,新成立的綜合物流公司,可以享受為期5年的法定所得70%免納所得稅優惠。泰國把物流業作為優先鼓勵發展行業,規定物流企業可以享受免征公司所得稅8年的優惠。法國政府明確規定,允許物流中心采用“成本加計法”確定應稅所得,成本利潤率一般在5-10%之間。
記者問:“稅收可以說是我們整個物流行業經濟發展的一個杠桿,您認為我們應該如何來理順稅收的政策思路,來加大對物流行業稅收政策方面的一些扶持呢?”
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稅法研究中心主任劉隆亨回答道:“我認為國家也應該拿錢出來,拿稅率出來里支持它,特別是現在處于一種信息發展的時期,我希望國家能夠放水養魚,放寬政策,發展起來后,納稅錢就源源不絕了,所以松寬一點。”
劉隆亨還建議,想要減少附加在商品上的稅收成本,需要為物流行業提供一個更合理的政策環境。尤其是對于聯運的稅收政策,可以借鑒美國保稅物流的經驗,美國的奧克蘭市政府給予港口免稅政策,港口把每年幾百萬美元的收入用于設施建設,使奧克蘭港成為太平洋沿岸最大的集裝箱港。美國拉斯維加斯市允許倉儲企業免交倉儲稅、純利潤所得稅,加上便宜的地價,降低了流通成本,吸引了全美許多倉儲運輸公司來此設立中轉倉庫和中轉站,使得該市成為美國西南部重要的物資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