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兒童10年增10倍
“這個事情危害在內地,對于新疆來講,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而這件事又不創造產值,花這么大力氣干什么?”這次新疆下這么大決心救助流浪未成年人,吐爾文江認為,包括很多新疆人都不一定明白其中原因。
“上世紀80年代之前,提起新疆,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新疆人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現在,一提新疆,很多人眼里就浮現出‘新疆小偷’的樣子。”吐爾文江認為,很多新疆孩子在內地實施偷竊已經嚴重地影響了新疆形象。
“漸漸地,很多人開始排斥新疆人,有時候去住賓館,問有沒有房間,服務員熱情地說‘有呢有呢’,一看身份證是新疆人,立馬改口說沒房了。”吐爾文江認為這反過來又傷害了新疆人的感情。
“這些小孩都被團伙控制,進行過反偵查的訓練,經常自殘或者是裝瘋、裝聾作啞的,警察都拿他們沒辦法。”吐爾文江說。
濟南市公安局山大路派出所劉志文警官坦承,新疆小偷讓他們頭疼,語言不通,難以確認其身份,證據不好掌握,被抓后很多人有自殘行為,而且還要考慮民族關系,所以很難處理,只能是“抓了放,放了抓”。
從上世紀90年代至現在,新疆兒童到內地進行偷竊的現象“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有惡化的跡象”。吐爾文江表示,根據最新的調研結果,目前全國新疆籍流浪兒童的規模可能已達到3萬至5萬人,而且正在向二線、三線城市滲透。而他們10年前提交的調研報告中,這一數目為3千至6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