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剛才介紹了整個的國內背景,那再聯系一下國際背景,特別是像當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包括中國周邊一些國家,他們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曹普:在我們國家在搞社會主義建設,在把國家引向繁榮富強的發展道路中,由于我們犯了一些錯誤,遭受了挫折,走了彎路。
但是,與此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包括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卻在這一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二戰后世界范圍興起了新科技革命,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美國經濟、歐洲經濟、日本經濟都實現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
比如說,美國經濟從1961年到1969年有106個月實現了連續增長;歐洲經濟通過美國實施的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也迅速走出了戰后的困難局面,并且迅速實現了恢復性發展;日本應該說戰爭對它的經濟破壞是很嚴重的,但是它從1956年開始實施經濟自立五年計劃。這個計劃在1960年完成,從1960年到1979年又開始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經過這兩個計劃的實施,持續15年它的經濟在這一階段增加了七八倍之多。日本1964年舉辦的奧運會,他在奧運會舉辦后三年GDP就超過了英法,在第四年的1968年就超過了德國,處在資本主義世界GDP總量的世界第二位。
和這些國家相比,應該說中國是大大落后的。也包括我們的周邊國家和地區,比如說韓國,還有我們經常說的四小龍,也都實現了快速發展。
所以,綜合起來說,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我覺得是雙重逼迫的結果:一是國內的困局,一個是外部競爭的壓力,促使我們必須要改革,要尋找一條新的建設社會主義、使國家繁榮富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