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郎朗31歲生日。那天,他在清華大學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他稱作“郎朗和他的朋友們”,面向年輕人,非常勵志,但又輕松活潑。有一個環節是他跟周杰倫互動,從觀眾席選出三位,讓他們隨意彈出三個音符,然后周杰倫和他分別用這三個音符即興創作,各自彈出一首曲子。不料給郎朗選音符的其中兩位按下了兩個非常接近的琴鍵,郎朗笑道:“給我一點兒跨度。”不過別擔心,無論最初的三個音符多窄,郎朗迅速擴展成起伏跌宕的曲子。
雖然雄踞古典鋼琴藝術的巔峰,郎朗對于古典之外的鋼琴風格并不排斥,他曾與美國爵士鋼琴家Herbie Hancock合作,對他的即興創作能力大加贊賞,對周杰倫從作曲到演奏到演唱的全才表現也深表贊許。連對他的表演風格時愛時恨的《紐約時報》樂評人Steve Smith都不得不承認,“無論你怎么看待他的演奏,他用自己名聲去照亮他人,這種做法是值得稱道的。”很多同行都稱他是“非常慷慨的合作者”。
郎朗在國際樂壇的迅速崛起主要靠他自己的天才和努力,但從大背景看,跟國家的崛起是同步的,應該說是相得益彰。在法國某樂團擔任音樂總監的美國指揮家John Axelrod說得好:“有了地位,也就有了自豪。沒有一個音樂家像郎朗一樣,代表了13億人民的希望與夢想,不僅征服了本國的心,同時也征服了全球的心。他的音樂技巧無與倫比,他能演任何作品;他的鋼琴藝術既純潔又成熟,將自由表達和堅實功底做了十分完美的平衡。郎朗是世界公民,是一位卓絕的音樂家,他關注音樂、關心樂迷、關愛年輕一代,而年輕一代是未來,如同中國代表著未來。”
近期,郎朗錄制了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和巴托克鋼琴協奏曲,由Simon Rattle指揮柏林愛樂。這張唱片將于2013年下半年出版發行,屆時,樂迷們將見證郎朗征服音樂世界的又一步。
《中國日報》專欄作家周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