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1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 會議認為,全面深化改革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實現黨的十八大描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都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會議強調,必須堅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堅持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識、注重深化改革的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各項改革;必須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最大限度集中全黨全社會智慧,把黨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廣泛團結起來,把國內外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必須充分認識改革面臨的矛盾和困難,增強與時俱進、攻堅克難的勇氣,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把全社會的力量更好地凝聚到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和工作部署上來。據新華社
解讀
三中全會多聚焦經濟領域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研究哪些領域的改革問題?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教授張希賢介紹,根據以往經驗,歷次三中全會一般聚焦深化經濟領域的改革問題。他分析,目前正在推進的財稅體制改革、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都有可能觸及。
張希賢說,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落實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經濟領域改革內容。十八大報告共86次提到“改革”,內容涵蓋行政體制、財稅、生態、土地征收等各方面。
張希賢指出,本屆政府正在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十八屆三中全會可能繼續研究如何深化這項改革。
多位學者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收入分配改革領域、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成為焦點問題;戶籍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難以“一刀切”;行政體制方面,有待改革的審批項目都是“難啃的骨頭”;財稅體制改革領域,如何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稅關系將成為今后改革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