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
銀行同業及理財業務謀變
對于銀行體系內“影子銀行”資產業務,監管層在政策上實際也體現了整治與創新的平衡。
“在過去幾年中,銀行理財、代付以及證券回購等業務擴張太快,埋藏了一些系統性風險,今年正規金融機構去杠桿化將全面展開。監管層對這些‘影子銀行’資產解包還原,同業業務回歸短期頭寸資金調度的本質,理財業務回歸代客理財本質,同時允許一些在監管要求范圍內的創新,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速轉型。”一位接近銀監會的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分析稱。
興業銀行在年報中稱“已經初步建成以銀行為主題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涵蓋同業業務、資金交易、資產管理、資產托管等業務體系”,這意味著,雖然同業業務的規模總體上會有所減少,但業務調整和新模式則會出現,而眾多的農信社、城商行則是給其提供更多同業業務創新模式機會的合作方。
興業銀行同業業務部總經理鄭新林表示,“在管理體制方面,也已形成準事業部和事業部,這一點與當下監管部門所出臺的政策方向是一致的。未來對同業業務的監管都將是朝著規范創新的發展方向。新的監管要求下,對公司而言,目前已經做好了適應新監管規范的各項準備。”
鄭新林認為,“未來同業業務轉型的重點,是要發展以互聯網為媒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綜合性財富管理業務。”
同樣,招商銀行也在研究同業業務事業部改革方案,同時正在創新“受托定向投資業務”,加大同業配置。招行高管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招行所做同業業務,主要是乙方和丙方業務。當招行為乙方時,主要是買入返售業務,招行將納入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管理,全行統一進行限額管理;同時,對所有乙方業務都計提風險資本,計提到加權風險資產中。”
“目前同業業務風險可控。”招行高管指出,“由于牽涉到流動性、信用風險和利率風險,招行將采取三大措施,一是管好交易對手,二是管好基礎資產,三是實行限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