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晚23時,淘寶網上一店鋪顯示,知網論文檢測一個月成交了3447起。
監管盲區讓抄襲保護者月進百萬
畢業季來臨,不斷有高校傳來消息說,要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反抄襲”檢測,一旦被判定為抄襲,學生將不能如期畢業。
隨著“反抄襲軟件”的普遍應用,在高校里,學校和學生之間便展開了一場“反抄襲”和“反反抄襲”的拉鋸戰,一個新興產業也隨之出現——近來,淘寶網上出現了大量提供“論文檢測服務”的賣家,聲稱能提供“與高校檢測結果相同的檢測結果”。
高校使用的“反抄襲軟件”多是由中國知網研制的“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而淘寶網上賣家號稱使用的也是知網系統。
而事實上,“反抄襲軟件”是中國知網免費向用戶提供的,其官方網站特意強調,該系統只提供給高校、科研機構、出版單位等機構用戶免費使用,而不提供給個人用戶使用。
那么,淘寶網上的賣家又是怎么得到“反抄襲軟件”并從中獲利的呢?
花500多元買了個“安全畢業”
鄭曉陽(化名)是淘寶網“論文檢測服務”數以萬計的購買者之一。
鄭曉陽是中部某大學新聞專業的研究生,即將畢業,其所在的學校今年開始啟用“反抄襲軟件”,所有申請學位(畢業)論文答辯的研究生均須通過檢測,否則將被延遲答辯。
“反抄襲軟件”對學位論文進行檢測后,將給出“文字復制比”。校方規定,“文字復制比”在25%至40%之間者,應對論文進行修改后重新接受檢測,在40%以上者,原則上必須延遲答辯。
鄭曉陽一直忐忑不安,“抄得確實太多了。”
一次,他偶然在淘寶網上看到一家店鋪提供“論文檢測服務”,售價180元。“保證跟高校檢測結果一致!”“10分鐘查看檢測結果!”“送本店珍藏版論文修改秘笈,價值千元!”鄭曉陽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按照網店上的說明將畢業論文發給了賣家,并支付了180元檢測費用。
不到10分鐘,對方傳回了檢測結果報告單。報告單給出了該篇論文的“文字復制比”,將論文中涉嫌抄襲的部分標為紅色,并注明了抄襲來源和抄襲總字數。
令鄭曉陽吃驚的是,對方給出的“文字復制比”竟高達55%。
賣家向鄭曉陽提供檢測結果報告單的同時,還向他傳送了“檢測原理說明及修改寶典”,以便他對論文進行修改,降低“文字復制比”。
鄭曉陽對論文進行了大幅修改,又經過兩次檢測,“文字復制比”終于降到了0%。
不久后,鄭曉陽的畢業論文順利通過了校方檢測。他在淘寶網上購買的三次檢測,共花去540元。“花500多塊錢買個安全畢業,值了。”鄭曉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