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起,黑龍江省地方標準《家居保潔服務質量規范》及《家居保潔服務質量要求》開始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我省成為國內少數幾個為家政服務業立“規”的省份,也意味擁有省內最大規模家政市場的哈爾濱市家政服務業將在服務標準有章可循的推動下,走上規范發展的“十字路口”,迎來新一輪洗牌。
家政業“亂象”凸顯
“火!”說起哈爾濱的家政服務市場,一個字就足以概括其現狀。面對上百萬的顧客群,10余萬家政服務員顯然供不應求。由于處于賣方市場,家政服務員的收入水漲船高。
三年前來哈當家政服務員的小趙告訴記者,她剛來哈爾濱時,計時家政服務員的小時工資為6—8元,現在已經漲到15—18元,月收入從3000元到4500元不等,與三年前的收入相比翻了一番還多。一些業內人士分析,家政服務員的工資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據了解,目前北京計時家政服務員小時工資剛剛調至12—15元。
但這一行業的迅速發展也暴露了諸多“亂象”。
服務員素質良莠不齊
雇主付了更高的薪酬,然而得到的服務卻沒相應提高。記者在市家政協會投訴電話記錄簿上看到:家住南崗鐵嶺街的王女士投訴,她請的計時工在家中的實木地板上留下了清晰的劃痕;家住道里區的王大娘投訴,計時工把打掃用的鋼絲球倒進馬桶,將家中的下水道堵了;家住香坊區的尹女士投訴,計時工將廚房的大理石臺面踩裂了……
據市家協工作人員介紹,由于許多小中介對求職的家政服務員并不進行必要的培訓,造成服務員素質良莠不齊,有些服務員是沒有經驗“不會干”,還有些服務員手中的“活兒”多,為多賺錢,就“蘿卜快了不洗泥”,只求快不保質,造成消費者投訴案例逐年增多。
消費者投訴維權難
家政服務員損壞了家中物品,該向誰投訴,該怎樣索取賠償,是困擾許多消費者的一大問題。有的雇主找到消費者協會,有的向市家政協會投訴,還有的直接質詢家政服務員的派出機構,可無論向哪個部門投訴,協商后最多也只能免除當次服務費用了事。
正規機構不足六分之一
由于看好市場的發展前景,一時間許多個體家政服務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開業的多,關門的也多。
家住道里區的劉女士一個月前在小區附近的一家個體家政服務站交了120元的中介費。中介保證半年內一定為她找一個滿意的家政服務員。中介首次介紹的服務員不到一個月就不干了,劉女士再次去找服務員時,卻發現中介已經關門多日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哈爾濱共有1260家家政服務機構,而在工商部門登記的正規家政服務機構僅有200余家。